第11章 仲冬纪(第8/11 页)
论,信而不当理,勇而不当义,法而不当务”是大乱天下的四害。本篇思想倾向属儒家学派。【注释】
①辨:通“辩”。当:合。论:通“伦”。理。
②法:守法。
③骥(jì):良马。
④干(ɡān)将:古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锋利无比。惑而乘骥,必失正道;狂而操吴干将,必伤害人。这里比喻为害必甚。
⑤四者
:指上文“辨而不当论……法而不当务”四种行为。
⑥所:当是衍文(依陶鸿庆说)。下文“所理”中的“所”字也当是衍文。
⑦徒:徒党。跖论盗道可参阅《庄子·肤箧》篇。
⑧啻(chì):只。
⑨妄意:猜想,凭空推测。关:门闩,这里指门。
⑩中(zhònɡ):猜中。藏:指室内所藏之物。
入先:带头进去。
出后:最后离开。
备:具。六王:指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五伯:即春秋五霸。跖非难六王五伯可参阅《庄子·盗跖》篇。
尧有不慈之名:传说尧杀长子丹朱,故有“不慈”之说。
舜有不孝之行:传说舜放逐其父瞽瞍,故有“不孝”之说。
禹有淫湎之意:传说帝女令仪狄造酒,进献给禹,禹饮后认为很甘美,故有“淫湎”之说。淫湎,沉溺于酒。
汤、武有放杀之事:商汤起兵伐桀,桀流窜南巢,如同放逐;武王伐纣,纣在鹿台**;故有“放杀”之说。
五伯有暴乱之谋:指五霸为争霸主,骨肉相残,兼并小国,故有“暴乱”之说。
讳:避讳。之:代上文的“不慈之名”、“不孝之行”、“淫湎之意”、“放杀之事”、“暴乱之谋”。
操:持。椎(chuí):槌。
毃(què):同“敲”。击。
直躬:以直道立身。楚直躬者告发其父窃羊可参阅《论语·子路》、《庄子·盗跖》。
谒:告发。上:指官府。
异:奇怪。这里是说直躬者之信与众不同,背离常情。
载:通“再”。两次。
直躬之信不若无信:“直躬之信”违背了儒家“子为父隐”的道义,所以说“不若无信”。
好勇:等于说“逞勇”,好夸耀自己的勇敢。
郭:外城。
卒(cù)然: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