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季夏纪(第6/14 页)
音初【正文】
三曰:
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山①。天大风,晦盲②,孔甲迷惑③,入于民室。主人方乳④,或曰:“后来⑤,是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⑥。”或曰:“不胜也⑦,之子是必有殃。”后乃取其子以归,曰:“以为余子⑧,谁敢殃之⑨?”子长成人,幕动坼橑⑩,斧斩其足,遂为守门者。孔甲曰:“呜呼!有疾,命矣夫!”乃作为“破斧”之歌,实始为东音。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蔡公抎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又反振蔡公。周公乃侯之于西翟,实为长公。殷整甲徙宅西河,犹思故处,实始作为西音。长公继是音以处西山。秦缪公取风焉,实始作为秦音。
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土弊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流辟、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感则百奸众辟从此产矣。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乐和而民乡方矣。【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我国古代音乐东西南北诸音调的始创,所以题为“音初”。本篇保留了许多古代传说,有的富于神话色彩,这些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发生发展很有参考价值。当然由于作者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把音乐的产生归结为个人(主要是帝王)的行为,这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难免的。文章提出“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并攻击作为新声的“郑卫之声”、“桑间之音”,这些都反映了儒家的音乐思想。
本篇与《古乐》篇虽然都是阐述我国古代音乐的发生发展史,但各有侧重。《古乐》篇旨在阐述我国古代乐舞的由来,而本篇旨在阐述我国古代各种音调的产生,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此。【注释】
①夏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