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杂证谟眩运(第3/4 页)
不宜再伐生气,此上实下虚之旨,有不可不辨,而误则害矣。
一、头眩有大小之异,总头眩也,于此察之,可得虚实之情矣。何以言之?如今人之气
禀薄
弱者,无论少壮,或于劳倦,或于酒色之后,或忽有耳鸣如磬,或头眩眼黑,倏顷而止者,
乃人所常有之事。至于中年之外,多见眩仆卒倒等证,亦人所常有之事,但忽运而忽止者,
人皆谓之头运眼花,卒倒而不醒者,人必谓之中风中痰。不知忽止者,以气血未败,故旋见
而旋止
,即小中风也;卒倒而甚者,以根本既亏,故遽病而难复,即大头眩也,且必见于中年之外
,而较之少壮,益又可知。于此察之,则其是风非风,是痰非痰,而虚实从可悟矣。何今人
不识病机,但见眩仆不语等证,无不谓之风痰,而非消即散,吾恐几微之气,有不堪再加铲
削矣,深可悲也。
论治(共三条)
属性:一、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
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如***汤、五君子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如兼
呕吐者,宜圣术煎大加人参之类是也。阴中之阳虚者,宜补其精,如五福饮、七福饮、左归
饮、右归饮、四物汤之类是也。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虚者,
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如大补元煎、十全大
补汤,及诸补阴补阳等剂,俱当酌宜用之。
一、眩运证,凡有如前论首条所载病源者,当各因其证求而治之。其或有火者宜兼清火
,有痰者宜兼清痰,有气者宜兼顺气,亦在乎因机应变。然无不当以治虚为先,而兼治为佐
也。
一、古法之治眩运,亦有当察者。丹溪曰∶湿痰者,多宜二陈汤。火者加酒芩。挟气虚
者,相火也,治痰为先,挟气药降火,如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眩运不可当者,以大黄
酒炒为末,茶汤调下。火动其痰,用二陈加黄芩、苍术、羌活,散风行湿。附录曰∶有早起
眩运,须臾自定,日以为常者,正元散下黑锡丹。伤湿头运,肾着汤加川芎,名除湿汤。有
痰,青州白丸子。
愚谓古法之治眩运,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