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3章 第1888(第2/3 页)
真正出身于寒门的,一般都是每一个势力初创的时候,才会大量招取,一旦到了这个势力已经完全成型之后,出身寒门的人,亦或者地方小世家出身,却没有在上位者那里没有任何人脉的年轻人,全都已经变得很难出头了。
就比如,在魏国,在曹魏后期名闻天下的两员大将——邓艾和石苞,以他们二人的才能,在地方上也只不是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小属吏而已,若不是后来,他们二人当了上计吏,在半路上巧遇司马宣王司马懿的话,即便他们二人真得有经天纬地之材,但是,没有司马懿的举荐,他们二人也未必有那么快的机遇就高升到坐镇一方的地方大员。
作为关羽的兄长,明明知道关羽是一个非常不喜欢与士人结交的主,那么,在为他安排属下和幕僚的时候,应该都使用一些关羽喜欢,或者与关羽能够处得来的人。
再比方说,历史上虽然在诸葛亮手下得到过重用,但其实,过得并不是太得志的荆州人杨仪,至少,他自己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
不少看过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人,恐怕只记得杨仪就是那个在诸葛亮军中与魏延争位,动不动就痛哭流涕的那个人,但其实,杨仪最早并不是刘备军中的一员,他甚至都不是刘备军控制区内生活的人,而是曹操控制的南阳郡的一名郡一级的幕僚——上计吏。
那个时期,曹操那里早就已经过了初创期,底层的比较有才的年轻人想要出头已经很难了,除非是能够得到曹操麾下重臣的推举。只可惜,除了荀彧之外,曹军当中有人鉴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子弟,不能说他们都没有看人的眼光,但是,自从荀彧死了之后,每一个坐在荀彧过往位子上的人,在向曹操亦或者后来的曹丕举荐人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向与他们关系比较好的世家的子弟倾斜了。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曹军当中过得郁郁不得志的杨仪,以及杨家人,全都转投到刘备军。
再后来,陈群搞得那个什么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进一步坐实了世家出身的子弟在曹魏政治生态中的地位,金珏一直都认为,这是华夏历史上人才举荐制度的大倒退。
当然,九品中正制是陈群搞的没错,但是,曹魏,乃至当时的整个占据华夏领土的三大势力,其境内整体的政治生态皆是如此,并不是陈群一个人能够左右的。他搞得九品中正制,只是第一次真正为这种极为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正名而已。
蜀汉和孙吴,其境内虽然都没有搞相类似的用人制度,但是,实际上,两国境内在选拔人才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