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3 页)
。
可惜,东西再好也不是她的。
楚韵耳边响起出嫁前嫂子柯氏的话。
柯氏:“别看杜家是旗人,说到底也是包衣奴才,比咱们家是尊贵些,放到外头,还不够看的,他们家不挑儿媳妇嫁妆。”
楚韵要不是穿来的,还真让他们唬住了。
什么旗人汉人,从古至今,是个婆家人就没不在意新媳妇嫁妆的。
她嫂子这么说,只有一个意思——家里没钱给你置办嫁妆,你死了这条心罢。
楚家自从楚父楚母去世后就没钱了,这是真的。
楚韵穿过来五六年都和楚老太太在乡下种地、绣花过活,即使是满人的天下也同样讲究孝道。楚大拼着不孝的名头也要把老太太和亲妹子送回乡,足见他腰包干扁。
可楚大能在家境困顿时仍能让杜家认下这门亲,楚韵便断定,这个大哥并没有穷到给亲妹子添几身袄的钱都没有,他不给只有一个原因——他不想给。
然而这是什么世道,江南女儿奢嫁成风,天下人都跟着学,攀比婚俗屡禁不止,许多人家为嫁女儿一夜之间沦为赤贫,就是怕自己家在亲朋好友间抬不起头,楚大却连一个子儿也不想给妹妹花。
楚韵是个冒牌货,心里并不在意楚大的感情,只是为原来的楚姑娘难过。
好在世上仍有真心爱楚韵的人。
楚老太太早为相依为命的孙女攒了一份嫁妆。
两件银簪,两对素银耳环,两只戒指,加上棉袄夹袴、围裙裹腿林林总总也有十几二十件,里头还有件碎羊皮缝的“千张皮”袄子。
直到临终才拿出来让楚韵一样一样点,为防东西被人贪了,老太太嫁妆单子做的是一式三份。
一份在乡里,一份在楚韵手上,还有一份交给楚韵哥嫂。
楚韵出了孝不得不独自上京投奔楚大那天,这些东西再加上她平日的旧衣裳,竟然也装了满满两大箱。
这份嫁妆来之不易,既是老人的遗物也是她日后生活的底气,到京后楚韵多留了个心眼儿,进城先把东西寄放在当铺。她宁愿先折几个本钱,也要等看清楚哥嫂为人再做打算。
不出所料,哥嫂对这个乡下土妹妹并没有多少优待,楚韵更是咬死了不吭声。
直到杜家来人要嫁妆单子。她才当着杜家人的面把当票和赎银拿出来。
在乡下,这是非常富裕的嫁妆,富裕到惹来许多素未谋面的叔伯要为楚韵说亲。在京城,这份嫁妆同样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