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我想你站在山巅,看不清下面任何一张脸(第6/44 页)
的消息,团队里九个人,都很看重这个成果。尤其是对于三十多岁的教授来说,几何朗兰兹猜想的证明,将是他们获得菲尔兹奖的垫脚石。
所以现在乔喻现在要做的就是先完全看懂并分析整个猜想证明过程,然后有针对性的研究那个男人所负责的证明过程是否有漏洞。
毫无疑问,这对于乔喻来说这是个极大的工作量以及极有挑战性的工作——担任群众审稿人的角色。
毕竟朗兰兹猜想是他还未涉猎的领域。而且这还是个很广很抽象的命题,如果一定要解释的话,这一猜想的目的就是在不同数学分支之间架起桥梁,然后将之统一起来。
具体到几何朗兰兹猜想,就是让代数几何跟表示论进行统一,甚至可以说是数学跟物理之间的交汇点。
猜想认为,代数曲线上的脊络与李群的表示之间存在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具体而言,它表明,代数曲线上的某种几何对象能够对应于某种代数结构。
具体来说,对于每个在代数曲线上定义的脊络,存在一个相应的李群表示,使得在代数几何和表示论的背景下,这种对应可以得到验证。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研究代数曲线上的几何对象来理解李群的表示,反之亦然。
好在对于乔喻来说,代数曲线他是有研究的,李群也有些研究,虽然并不深入。更好的消息是,如此庞大的命题,课题组用了整整五篇论文来阐述。
把五篇文章按照一定逻辑排序的话,那个男人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第四篇跟第五篇,而华清潘教授跟他的导师丹尼斯工作则主要集中在第一篇跟第二篇。
当然,这并不是说乔喻只需要去研究第四篇跟第五篇就足够了,事实上他需要看懂最后两篇文章的内容,并尝试找到证明过程可能有逻辑漏洞,首先就需要先完全看懂前三篇论文。
这才能让他理解整个团队的证明思路,找到脉络。
同时这一过程中他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但乔喻是有优势的。
论文团队中的一员,是华清的教授,还已经加了微信,他有任何问题,随时可以在微信里请教,大大节省了时间。这样的人生,如此美好!
...
第二天,也是IMO第一阶段特训的前一天,薛松上午十一点,照例抽时间来看乔喻时,很明显的能感觉到今天的乔喻跟往常比起来似乎有些不一样。
比如给他开了门之后,没有像往常一样亲热的寒暄几句,只是茫然的看了他一眼,便坐回了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