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为人知的目击者(第6/8 页)
她是自己一个人。但是现在也没有证据显示她当时就是一个人。就像我现在搭乘学长的车一样,当时也许有人就和她同乘一辆车。”
“如果有个搭乘者,那么那个人会保护她反抗暴徒的,就算不反抗的话,事后也应该报告警察。”
“但是那个人没有那样做。我还觉得当时搭乘受害者车的人是男人。”
“但在受害者的身边没有发现什么关系亲密的男人。”
“即使关系不是那么亲密,如果去的方向相同的话,也有可能让那个人搭便车。这个搭便车的人看到照子小姐面临危险,因为害怕就弃她而去,自己逃跑了。他做出这样的事,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而且,在事后他也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
“如果受到良心的谴责,那不就更应该去报案吗?”
“家形因为某个原因放弃了做律师的志向。他说自己没有资格做律师,也许就是因为他目击了照子小姐被杀的场面,却没有施加援手。因此,心理上的内疚让他放弃了做律师的想法。与此相同,搭乘照子小姐便车的人也是和司法有关的人,或者是有同样志向的人,也可能是警察之类的,所以他一定不能吐露自己的名字。”
“真是很有趣的猜想。但是,年轻的女性在晚上会让一个不认识的男人或者路过的人搭自己的车吗?”
“也许对方面善,也许对方的职业看起来可以信赖,所以就让他搭了车。以前也有年轻女性被穿制服的警察官杀害的事例。就是因为那个年轻女子相信夜间来访的警察官,让他进了家门才被杀害的。总之,大家相信制服嘛。”
“搭便车的人也穿着让年轻女性信赖的制服吗?”
“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个可能性。那种认为事件发生时只有受害者一个人的想法就是先入之见。”
“假如这样的推理成立,那么,为什么搭便车的人在三年之后才把你丈夫和落合朱实藏起来呢?”
“这我还不清楚。”
“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办呢?”
本来要拜访的五十公野已经被警察拘留了,那他们的来访也就没有了意义。
“我们去熊谷市警察局那里看看吧?”
“去熊谷市警察局?”
“我想见见负责这起案件的刑警,详细问一下当时的情形。”
“刑警会告诉我们吗?”
“我丈夫也许是因为和这里发生的事件有关而失踪的呢。”
“好吧。既然来了一趟,就去熊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