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铜雀楼(第2/3 页)
至于诸侯之间的博弈,他不愿去管,也管不了。
“固所愿也,不敢辞耳。”
“请。”
铜雀楼占地极广,几乎比得上一座皇宫,里面宫阙万千,园林无数,更有奇闻景观,将天下名胜映照于此。
说是铜雀楼,不如说是铜雀园林。
从铜雀楼走过,便能体验到天下南北之风光,东西之盛景,春夏秋冬四季之交替。
四时之景象汇聚一堂,当为天下之最。
卢子干也震惊于魏孟德的手笔,逆转四时之景,须有大儒出手,与天地共鸣。
以铜雀楼的宽阔,非一两位大儒就能办到。
亭台楼阁,有先人名作,后有留白,显然是为后人准备。
当铜雀楼成为儒学圣地,天下士子有谁不想在其中留下自己的篇章?
就是卢子干自己,也不禁升起与古人较高低的冲动。
一连半月,程仲德什么事都不做,只带着卢子干在铜雀楼观赏。
“铜雀一出,儒家弟子必蜂拥而至矣!”
勉强走完一圈,卢子干感慨道。
一个地方想要受到世人追捧,最简单的就是有名人效应,天下名胜多因此而出名。
当然,也有本身具备条件,名声传出,引来天下人前往的。
铜雀楼无疑就是后者,已经不需要名家点拨,只需一个引子,就能名传天下。
卢子干在程仲德的再三邀请下,还是留下了笔墨,并且对铜雀楼给予极高的评价。
他的一言一行,无不被万千士子奉为圭臬,引为金句。
铜雀楼之名,以一个恐怖的速度流传天下。
徐州,陆文台伤势已经痊愈。
“主公,再这样下去,咱们徐、青二州的士子都走光了。”
先有扬州学宫,后有铜雀楼,陆文台又引进佛宗,使得二州士子大失所望,每日都有人远赴扬州或者兖州。
陆文台也皱紧眉头,治理一方,佛宗没有这个能力。
总不能叫百姓无欲无求,吃斋念佛吧?
有心气和志向的士子都走了,剩下那些连个一县之才都少见,几十年后,不战自溃。
三戒笑呵呵的道:“将军勿虑,去往他处的都是些寒门子弟,非世家之人。
将军只需安抚世家,任用世家人才,何愁无人可用?”
陆文台眉头舒缓些,也是,寒门能有多少人才,没了就没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