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奥斯曼帝国的军事 - 2(第2/3 页)
和火炮数量太少,无法对奥斯曼军队产生实质影响,最终德·托特返回法国。
1795年,当奥斯曼帝国请求法国援助时,年轻的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bonaparte)本应被派往君士坦丁堡以协助组织奥斯曼炮兵。
但就在他即将启程前往近东之际,他因于旺代米亚尔13日(Vendémiaire13)成功镇压巴黎暴民而为法兰西执政府所用,留在了法国。
在摩尔达维亚(moldavia)和瓦拉几亚(wallachia)作战的奥斯曼军队在后勤供给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由六万士兵和四万匹马组成的军队每天需要五十万公斤的食物。尽管奥斯曼军队的后勤情况优于俄军,但这一开支对两国的国库都造成了严重负担。双方的物资供应主要依赖固定价格、税收和征用。
苏丹塞利姆三世(SelimIII)在1789年至1807年期间建立了“新秩序”(Nizam-icedid)军队,以取代效率低下、已过时的帝国军队。
旧制度依赖已失去大部分战斗力的禁卫军。
塞利姆严密跟随西方军事形式。
新军需要大量经费,因此设立了一个新的国库。
这一改革使得苏丹政府拥有了一支训练有素、配备现代武器的欧洲化军队。
然而,这支军队只有不到一万人,而西方军队在当时通常是其十倍到五十倍的规模。
此外,苏丹还触动了传统政治势力的既得利益。
因此,这支新军几乎没有被广泛使用,除了在加沙(Gaza)和罗塞塔(Rosetta)对抗拿破仑远征军时。
新军随着1807年塞利姆被推翻而被反动势力解散,但其构想成为19世纪后期新奥斯曼军队的蓝图。
---
该时期的主要主题是解散雅尼察军团(janissary),这在1826年发生,并改变了军事文化。
主要事件是被称为“Vaka-?hayriye”(吉祥事件,AuspiciousIncident)的事件。
新组建的军事部队被用于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war)、俄土战争(1877–1878)(Russo-turkishwar)和希土战争(1897)(Greco-turkishwar)。
在1826年前,建立新体系的努力多次失败。
苏丹塞利姆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