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武卫右军袁世凯(上)(第2/3 页)
津分行的四十台手动棉纺机全买下来。尽管如今西方已经用蒸汽纺面了,但曹跃考虑到西北实际经济水平,手动棉纺机更适合。
当然,四十台手动棉纺机只是开胃小菜,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军火。在礼和洋行里和德国人一顿扯皮之后,虽说百万银子的军火生意没谈成,但还是买了一千条1888式步枪和二十万发子弹。
另外在夏普林的一番介绍下,曹跃还买了两百支毛瑟手枪,曹跃很喜欢这种手枪,后世叫它匣子炮或者驳壳枪,因为毛瑟军工厂生产之后发现这东西销量不好,德队认为作为手枪,它的后坐力太大,射击的时候枪口上跳。为了验证毛瑟手枪的作用,德国人想到了拿中国来做实验,于是开始向中国的清政府推销,只是清政府认为这种武器价格偏贵,仅仅少部分象征性地购买了。以至于大量的毛瑟手枪囤积在天津,夏普林通过交谈得知这个情况之后,立即劝曹跃购买这款自动武器,因为德国人决定清仓处理,毛瑟工厂负责人认为既然骗不了中国人,那么还是老老实实地游说军部为妥。
曹跃大喜不已,将全部二百支毛瑟枪全都买了下来,另外毛瑟枪子弹四万发一并买了下来。两伙军火合在一起,凑足了三十辆大车,曹跃让所有随行的士兵鸟枪换炮,士兵暂时统一装备毛瑟手枪。
只见这些裹着白头巾的西北陕西练军勇营士兵各个背着砍刀,挎着洋枪,骑着高头大马,倒是好一番威武雄壮。
从天津出来之后,曹跃率军沿着官路走了两日,到了顺天府霸州。
一路之上众人兴趣盎然,三十辆大车的军火给了大家无比的信心,虽然只能装备一千多人,但这也是陕西陆军第一次拥有如此强大的火力。
已经是二月份了,回到陕西的时候就三月了,应该春暖花开了,曹跃骑在战马萌萌上谈笑着,身旁是冯黑子、孙浩志、李宁、菲利普·夏普林、常国良、孙禄堂和尚云祥等诸将。李宁在教夏普林汉语,只是李宁操着一口子陕西方言,教得夏普林的汉语一股子陕西味,听起来特别好笑。
忽然前方一声哨响,几批骏马奔驰而来,是骑兵队王三宝回来,报告道:“前方五里,霸州城下,武卫军新军摆军列阵,不允许我等通过霸州城,希望将军前去一会。”
“武卫军新军?”曹跃眉头一皱。
众人面面相觑,武卫军新军是什么东西?曹跃自然懒得和他们解说,这武卫军乃是保护大清直隶和周边地区的新建陆军,和西北即将成立的玄武军一样,但是人家武卫军保护的是中原,辖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