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1/6 页)
建筑工程的新闻, 鲜少有其他社会热点广受关注。
但是,当克里姆再次出现在社交网络,立刻就能引起一群追捧者的赞同。
“我为欧洲大地没有被这样的桥梁污染感到庆幸。”
“中国不惜使用军事力量, 来证明自己的桥梁实力, 恰恰因此暴露了他们匮乏的桥梁建筑经验。”
“艺术从来不应该掺杂政治、军事和利益,这样的桥梁出现在现代, 成为了军用的傀儡,应当是艺术的耻辱。”
偏见的声音一旦出现,就会广受西方媒体欢迎。
他们热衷在显著位置, 刊登和发表抨击、驳斥中国的任何声音,并不打算去鉴别它们是否存在矛盾。
莱恩特忙碌于腾龙集团的顾问工作, 点开报纸电子页面, 就能发现克里姆又在发表高见了。
“他到底有多讨厌中国?”莱恩特跟殷知礼通话,语气困惑无比,“我看了乌雀山大桥的详细报道, 我认为这明明是一项可以学习的伟大创举!”
殷知礼的笑声,从电话那端传来, “朋友,你得知道, 能够像你一样坦然认可中国成绩的人,都是极少数。”
“大部分人就像克里姆, 守着伟大的艺术和建筑功绩,否定所有后来者的成绩。”
莱恩特听着他悠闲语气,更加不能理解了。
“知礼,我还以为你会为了你的学生,大声批驳克里姆这样的人。”
殷知礼笑得更开心了,“为什么要批驳他?我的学生说了, 会叫他后悔。”
他和莱恩特都见过律风的视频,那些由留学生随性提问,随手录制的话语,就像律风本人一样尖锐。
殷知礼看着手上,仍是钢筋水泥,突兀出现在群山之中的桥梁雏形,视线却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他说:“中国的桥梁,不需要像克里姆一样的人指手画脚,只需要中国人民的认可。”
“只要建成乌雀山大桥,就是最好的批驳。”
没有人比殷知礼更了解建筑师。
他在英国走到现在,身边依然围绕着和克里姆一样相似的声音。
他们坚持东方主义的解构,并且认为西方永远胜于一切。
唯有作品,能让他们闭嘴。
国际报道的声音,并不妨碍国内对乌雀山大桥的热烈关注。
毕竟是代表中国走出去的设计,时常有媒体记者,远道而来,拍一拍建筑工地照片,采访一下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