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杂证谟泄泻(第2/9 页)
后生他病者,治其本。
《四时气篇》曰∶飧泄,取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气交变大论》曰∶岁木太过,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岁火太过,民
病血溢血泄注下。岁土太过,民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岁水太过,上临太阳,病反腹满
胀鸣,溏泄,食不化。岁木不及,民病少腹痛,肠鸣溏泄。岁火不及,复则埃郁,病溏腹
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岁土不及,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岁金不及,
民病血便注下。岁水不及,民病身重濡泄。
《五常政大论》曰∶卑监之纪,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邪伤脾也。发生之纪,上征
则其气逆,其病吐痢。
《六元正纪大论》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痞腹满,痛急下痢之病
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血溢血泄,淋之病生矣。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
厥阴所至为胁痛呕泄。少阳所至为暴注。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
《至真要大论》曰∶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尿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病本于脾。少阳
司天,火淫所胜,民病泄注赤白。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寒清于中,感而疟,咳,腹中
鸣,注泄溏,病本于肝。厥阴之胜,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少阴之胜,腹满痛溏
泄,传为赤沃。太阴之胜,湿化乃见,善注泄。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胁痛,溏泄。太阳之胜,寒入下焦,传为濡泄。阳明之复,清气大举,甚则心痛痞满,腹胀而泄。诸病
**,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论证(共三条)
属性:凡《内经》有言飧泄者,有言濡泄者,皆泄泻也;有言肠者,即下痢也。然痢之
初作,必由于泻,此泻之与痢本为同类,但泻浅而痢深,泻轻而痢重;泻由水谷不分,出于
中焦;痢以脂血伤败,病在下焦。在中焦者,湿由脾胃而分于小肠,故可澄其源,所以治宜
分痢;在下焦者,病在肝肾大肠,分痢已无所及,故宜调理真阴,并助小肠之主,以益气化
之源。此泻痢之证治有不同,而门类亦当有辨,然病实相关,不可不兼察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