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杂证谟火证(第4/8 页)
之四也。然证虽有四,而本惟二,
或在阴虚,或在阳虚,而尽之矣。第阴虚之火唯一,曰金水败者,是也。阳虚之火有三,曰
上中下者,是也。凡治此者,若以阴虚火盛,则治当壮水。壮水之法,只宜甘凉,不宜辛热。若以阳虚发热,则治宜益火。益火之法,只宜温热,大忌清凉。第温热之效速,每于一二
剂间,便可奏功。甘凉之力缓,非多服不能见效也。然清凉之药,终不宜多,多则必损脾胃。如不得已,则易以甘平,其庶几耳。倘甘平未效,则惟有甘温一法,斯堪实济,尚可望其
成功。否则,生气之机,终非清凉所能致也。此义最微,不可不察。
一、气本属阳,阳气不足,则寒从中生。寒从中生,则阳无所存而浮散于外,是即虚火
假热之谓也。而假寒之证,其义亦然。是以虚火实火,亦总由中气之有虚实耳。凡气实于内
而为寒者,有如严冬阳伏于下,而阴凝于上,故冰雪满地而井泉温暖也。气虚于内而为热者
,有如盛夏阴盛于中,而阳浮于外,故炎暑逼人而渊源清冷也。天地间理原如此,故不可见
热即云热,见寒即云寒,而务察其寒热之本。
一、火有虚实,故热有假真,而察之之法,总当以中气为之主,而外证无足凭也。故凡
假热之证,本中寒也;假寒之证,本内热也。中寒者,原是阴证;内热者,原是阳证。第以
惑者不明,故妄以寒证为假热,热证为假寒。而不知内热者当远热,内寒者当远寒。内有可
据,本皆真病,又何假之有?
论五志之火
属性:经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
恐,是即所谓五志也。此五志之化由乎五脏,而五脏之化由乎五行。故在心为喜,心主火也
;在肝为怒,肝主木也;在脾为思,脾主土也;在肺为忧,肺主金也;在肾为恐,肾主水也。此五志各有分属,本不可以混言者也。且人有此生,即有此志,使无此志,生亦何为,是
生之与志,本不能离,亦不可离。而人于食息之常,孰不以五志为生,亦孰不以五志为用,
而未闻以五志之动皆为火也。第或以用志失宜,则未免有伤脏气,故在《内经》则但言五脏
之伤,各有所属,五气之伤,各有所病,亦未闻以五志之伤皆云火也。而五火之说,乃始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