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建设新基地6(第2/3 页)
身的汉子,他连拖再拽,将这汉子揪到张伟跟前,往地上一推,那汉子浑身哆嗦,跪倒在地上,一个劲的磕头。
嘴里叽里哇啦,也不知道嚎些啥,只偶尔能听懂倭寇爷爷一句,张伟心说,就这口音,也不知道谁是倭寇。
他从兜里掏出一锭银子,拿到汉子眼前晃了晃,那汉子看见了银子,停止了嚎叫,两眼瞪的大大的,看看银子,又看看张伟,一脸的疑惑。
“认识这个吗?”张伟一脸的似笑非笑,“是银锭子”汉子答道,张伟听懂了,点点头,继续问道:“想要吗?”那汉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还是一脸的疑惑。
”别怕,我们不是倭寇,我们是海外的商人,好好听我说话,我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让我听懂了,这银锭子就是你的了,明白吗?”
张伟一字一句的说着,手上还不停比划着,那汉子显然是听懂了,用力的点了点头。
张伟抬了抬手,示意那人站起来,汉子哆哆嗦嗦的站了起来,张伟又指了指自己身旁的一根圆木,示意那人坐下,汉子犹豫了一下,坐了下来。
张伟也坐了下来,开始和这人攀谈起来。
汉子的土话是明显的吴地的口音,与附近的徐、淮、枣庄的口音完全不同。
原来,海州云台山的居民,大都是明洪武年间,从江南苏、锡、常一带迁徙过来的。
朱元璋当年灭掉江浙的土皇帝张士诚,发现他在当地名望颇高,很多县里乡里、都供奉有张士诚的祠堂,这类祠堂,直到解放后都还有。
为了防止发生民变,洪武帝就把当地的百姓打散北迁,迁徙地主要在苏北的淮安、如皋、盐城、泰州一带,最远就到了海州,也就是后世的连云港。
所以这里的口音,保留了吴音的特点,但只要慢慢说、仔细听,还是能听懂一部分的,加上旁边还有一个温州的小胖,
虽然温州话与当地话差别也很大,但毕竟都属于一个语系,一字一句的说,大部分还都能明白。
经过交流,他们了解到,这个人的确是个樵夫,姓陆,叫陆波,跑走那个是他弟弟,叫陆涛,是个渔民。
他们原本就是高公岛云台山人,清初满人入关,明军残存势力盘踞在沿海地区,坚持抵抗,满人不习水战,一时无法征服,于是满清朝廷开始禁海。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颁布了《禁海令》。
严格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允许用大陆的产品、货物进行海上贸易,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