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苦役(第2/6 页)
多的兵力,只能是让一连先上去,看看能不能打出来一个突破口。
不过话也说回来,要是真的有火炮给他们用的话,也不可能让他们来剿匪。毕竟这次让他们来剿匪一方面是为了扫清地方上的乱状,另一方面却是为了让这些新兵太多的部队积累些经验,如果每支部队都配备了足够多的火炮,那还能积累到经验吗?
山口的位置,副连长已经跑下去组织机枪火力。
那些机枪手本来因为紧张的关系,连训练时一分的力气都发挥不出来,现在有了副连长的组织后总算是稳定了一些,山寨上的土匪也被压的有些抬不起头来。
见山寨上洒下来的子弹少了些后,一连长抓住了这个机会,招呼已经组织好的几个老兵,带着足够多的爆破筒往上冲。
爆破筒,顾名思义就是爆破用的。
在一师和二师南下北上的扫平那些依旧终于清政府的城市时,由于手中的火炮实在是太少了(二师压根就连一门炮也没有),且口径还都是75的轻炮,除非运气好,不然想轰塌一般的城墙给轰好久才可以,因此攻城的时候都是先想办法在机枪等火力的支援下冲到城墙底下,然后在用炸药把城门炸开。
这显然也是唯一的办法,毕竟他们不可能学过去一样,用云梯来攀爬城墙,那样的话伤亡也太大了一些。
然而等到宿州和徽州的战役结束后,张颖和柏润山都反映了一些情况回来。比如说针对现有的火炮数量太少,炸药也不太好用的情况,是否可以弄一种比较简便的爆破装备。
张颖和柏润山的这种建议也给严绍打开了一些思路,炸药包肯定是不用想了,那东西单看体积就知道肯定和简便两个字无关。严绍想起的是后世战争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爆破筒,在后世的战争类电影电视里,爆破筒这东西可没少出现过,也给严绍的童年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严绍小的时候电视上经常演一些战争电影,比如说董存瑞什么的,不过话说回来,董存瑞用的好象是炸药包?
其实从很早以前中国历史上就已经出现了爆破筒,明末张献忠攻打成都坚城时曾经将一棵巨大的树木掏空,填入火药作为爆破城墙的工具,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爆破筒的雏形。当然,这种笨重的家伙很难与现代战争中使用的爆破筒相提并论。
现代爆破筒的起源则与战争中铁丝网的使用分不开。当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几位农民在1874年发明了铁丝网之后,这种玩意很快在战争中成了进攻部队不可逾越的 障碍。1901年,第二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