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明新语(第3/6 页)
的再次复兴,甚至是一统大明百姓思想之宏愿,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
看北方道门全真教掌教张元吉,新科状元张釴,为了实现北地道门全真教复兴的目标,竟然如此不要脸,
儒门门徒领袖军机大臣,彭时,商洛,王直,李贤,江渊,王竑,六人对视一眼,
同时开口大礼参拜说道,
“陛下,我儒门,也愿意认陛下为我儒门新圣,
儒圣在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学生等参拜儒圣,
祝儒圣,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此,狗血的一幕,把天顺帝朱祁镛,惊讶的半天说不出话了,
朱祁镛从来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出现如此逆转,
自从,半年之前,
从太后胡善祥处,负责管理大内密探的贴身公公李贤口中得知,
南方道门,不仅派人杀死了120名参加本次科举得学子,
而且还下令撤走了工部下辖负责火药配制研发的200名道师和道童,
更关键是还有道士张釴,来到自己身边,不知有何阴谋诡计,
此事发生以后,朱祁镛遍查大内密卷,
最终从宣宗皇帝朱瞻基的一份关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时期的一份密卷之中,知道了“天下四圣”之事,
也知道了“道、儒”两门之争之事,
根据密卷记载,
太祖朱元璋,能成功夺取天下,道门和儒门,两门出力甚大。
其中道门的代表人物为刘伯温,
儒门的代表人物为李善长,
大明建立以后,刘伯温和李善长经常争斗,
开始太祖还以为是两人政见不合,
但经过数年调查后,才得知,
原来两人之争的根本,
是两人代表的道门和儒门,为了争夺大明百姓主导思想的文化之争,
太祖为了平衡,刻意实现“南道北儒”,
即科举录取时,实行南、北两榜制。
成祖朱棣,之所以能靖难起兵成功,
也是因为南方道门之势力被建文帝大兴儒门所打压,
南方道门为了自身在南方的利益,背叛了当时的建文帝,
选择支持对佛、道两门有好感的燕王朱棣,道衍和尚姚广孝正是佛、道两门得代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