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朝会(第5/6 页)
知,京中诸仓皆已见底,如是耽误了秋粮入仓,只怕京中粮价飞涨,人心惶惶,还请圣上明鉴。」
「朕记得,漕运衙门麾下有漕粮卫为之驱驰丶奔走,杜季同递交户部的札子呢?」崇平帝面色澹漠,声音平静说道。
梁元道:「圣上,札子臣已带来,漕运衙门的漕粮卫时过境迁,大多不堪漕运输粟之苦,逃亡者众,自崇平二年就已乱象丛生。」
这自是铺垫甩锅,从那时候就开始,而且还是今上继位以来。
漕运总督杜季同也不过履新四年,纵要追究责任也不好下手,因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这边厢,戴权下来,接过梁元手中札子。
崇平帝从戴权手里接过,垂眸读着,然而阅览罢,脸色逐渐铁青,冷笑一声,说道:「杜季同说漕粮卫只有七万多人,大小船只也仅仅剩八千馀艘,且都是破旧不堪,原四成转运之任都是由齐王接洽,托三河商会转运,仅此一项,可为朝廷省银六十八万两,诸卿,朕是不是还要赏赐他?
这杜季同是那孽子观政之后才领着漕运总督,说不得彼等早已沆瀣一气,上下勾结。
众人听这语气不对,群臣竟无一人敢应对。
漕运总督品级定为正二品,堪比一部尚书,这等朝廷大员牵涉得方方面面众多。
沉默许久,内阁首辅杨国昌出班奏道:「圣上,老臣记得五年前,漕运不畅,南粮屡屡失期,京师每至冬至,常有贵粮丶少炭之忧,幸圣上当初慧眼识才,钦点了这杜季同,杜季同自督漕运以来,京师已五年不曾有贵粮之事生。」
杨国昌自不会说,当时是他举荐其人,崇平帝允之。
崇平帝皱眉说道:「可这五年恰恰是东城所谓三河帮高歌勐进,肆虐愈烈的五年,杜季同真的不知?」
杨国昌沉吟了下,说道:「漕粮卫已废弛许久,杜季同去漕粮卫时,只有两万馀人,五年整顿下来,堪称苦心经营,况三河帮盘踞东城,明面以商贾身份行事,也不易甄别。」
一旁的内阁次辅,吏部尚书韩癀面色微顿,心头就有哂然。
这是提前让齐党干将和三河帮切割了,真是好手段。
杨国昌位列首辅,自然不是泛泛之辈,对户部钱粮如数家珍,手下也非尽是庸碌之辈。
如杜季同就是其人手下一员干将,与三河帮有所勾连,自是要倾全力以保。
可以说陈汉比之贾珩前世的明末,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因立国百年,虽武勋耽迷享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