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孝行览2(第6/9 页)
鱼。
薮(sǒu):指沼泽地。田:打猎。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畋”。
偷:苟且。
反:返回。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为赏:行赏。
在上:指居首位。
或者:或许,也许。
焉:疑问代词,哪里。
不终:不能坚持到最后,即不能始终这样做。
始:乃。
移:羡慕。
其成毁:意思是,即使成功了,最终也必定毁坏。
其胜败:意思是,即使胜利了,最终也必定失败。
殽:崤山,分东西二崤。在今河南省西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
楚胜于诸夏:指公元前597年楚国在邲打败晋国。诸夏,指中原地区的国家。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楚胜晋服郑。
败乎柏举:指楚昭王在柏举被吴国打败。
一胜而王天下:指牧野一战,武王灭商而称王天下。
赵襄子出围:智伯率韩、魏两家围赵襄子于晋阳,襄子令家臣张孟谈与韩、魏两家暗中联系,灭掉智氏。赵襄子,名毋恤,赵简子之子。
高赦:他书或作“高赫”、“高共”,赵襄子家臣。
张孟谈:赵襄子家臣。
殆:危。
约:困。
仲尼闻之:赵襄子事发生在孔子死后,此处当系伪托。
六军:周时制度,天子设有六军,诸侯国依大小设有三军二军一军等。后周室衰微,大诸侯
**队的建制已不只三军。这里六军泛指军队。易:轻慢。
代:战国时国名,在今河北省蔚县一带。后为赵襄子所灭。
迫:逼。
魏桓:即魏桓子,名驹。韩康:即韩康子,名虎。期:约定日期。
觞(shāng):古代酒器。
三家:指韩、赵、魏。
长攻【正文】
五曰:
凡治乱存亡,安危强弱,必有其遇①,然后可成,各一则不设②。故桀纣虽不肖,其亡,遇汤武也。遇汤武,天也,非桀纣之不肖也。汤武虽贤,其王,遇桀纣也。遇桀纣,天也,非汤武之贤也。若桀纣不遇汤武,未必亡也。桀纣不亡,虽不肖,辱未至于此。若使汤武不遇桀纣,未必王也。汤武不王,虽贤,显未至于此。故人主有大功,不闻不肖;亡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