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第1/8 页)
武拂衣一语道破在宫学内悄悄流传的禁.书内容。
被问讯的三人也没法隐瞒了。
虽然早就说好瞒着长辈与夫子偷偷读书, 都要讲义气不能把偷看内容说出去,但谁能想到被一猜就中。
胤祯终是交代了来龙去脉,“四哥, 书真不在我们身上,在李卫那里放着。”
事情起源于一场打赌。
李卫,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一,出生在江南富户人家。
今年十六岁,自幼读过四书五经,奈何一直没考中科举。本来想等年纪更大些, 捐资谋求员外郎当一当。
买官, 自古听来与贪污受贿有关, 但朝廷还真就给合法名额。
只是走一条道很容易被瞧不起, 基本就告别正经读书人了,更要遇上明主才能升官。
去年, 柳暗花明又一村。理学院对外招生,考核数理格物,不考传统经文。
李卫立刻上京试一试。
他对数字很敏锐。也是家学渊源, 谁叫家里做生意,让他从小对数钱在行。
闲着没事也瞎琢磨,要是他做了官该怎么兴修水利,也就对数理计算挺有一套。
这一来真就考上了。排名不高, 踩着线过了。
等进了理学院, 所处环境一如所料利弊各半。
师资好, 学习内容在外不可求,更能和京城权贵成为同学。这些是好处。
不过,理学院并非世外桃源。
尤其是三分之一的平民学子,心理上要承受较大的压力。
皇上提供了奖学金, 让他们能够在京城维持基本生活,而且学校里也提供足够的文房四宝,不必担忧做不起学问。
但与皇室宗亲、朝臣子弟来比,平民学子在身份上的差异是用金钱也不能弥补的。
哪怕理学院的夫子们行事公允,但学生之间的抱团在所难免。
李卫入学后就与保泰不太对付。
人与人之间总会遇上气场不合,两人的不合不是老古板与不正经的冲突,而是谁比谁更不走寻常路的碰撞。
保泰自认在纨绔一道上在京城是数一数二了,也就胤禟比自己厉害些。
但遇上了成绩比他好一些,比他更会玩一些的李卫,这情绪上就有些不对劲。
尤其是去年冬天福全去世了。
尽管谈不上人走茶凉,但比起阿玛与康熙是兄弟的亲厚关系,做侄子的总是差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