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地方(第1/4 页)
,最快更新大时代1902 !
第二百五十九章地方
西元1910年10月15日,经过全国各地立宪派此起彼伏的速开国会请愿运动,清廷终于迫于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承诺接受部分速开国会的请愿要求,将原本的立宪期限从九年缩短了三年,即定在宣统五年也即西元1913年召开国会,并将责任内阁的设置日期从1912年提前至1911年新年后。
清廷的这个让步,背后是立宪派将近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全国征集了超过一百三十多万签名、全国平均各省有十余咨议局议员北上北京请愿、各地游行等活动不下千起、发动参与的人数超过数十万、许多青年议员不惜以割脉、自残的方式请愿。此外,更关键的是各地的立宪派广泛上书本地地方官,开展工作,使得包括东三省总督锡良、湖广总督瑞澄等地方大员最后都站在了立宪派的这边。
以张謇、汤化龙等人为首的江浙和湖广立宪派对此让步虽不是非常满意,毕竟他们希望的是在一年内就召开国会。但是毕竟朝廷已经有所表态,而且朝廷在让步的同时也再次严令重申不得再次请愿,因此这两地的立宪派议员也觉得战果暂且足够了,不宜再行追逼朝廷。
于是很快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的立宪派就响应了朝廷的‘毋得再行渎请’号召,恢复了平静,咨议局重新开始运转,请愿活动也随之基本上消失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清廷的让步程度表示满意,亦有一部分请愿人士认为并无再等三年的必要,认为清廷的这次让步力度不够,依然要求立即召开国会!其中尤以东三省的议员最为激进。
对此,清廷也做出了激烈的反应,直接强硬地下令遣散在京的请愿代表,强行将不愿遵从的东三省代表押解回籍。稍后,将口号最激进同时也是在请愿运动中最活跃的直隶请愿代表温世霖找了个借口发配新疆充军,以杀鸡儆猴。
清廷的这种行为虽然暂时平息了各地立宪派更加激进的呼喊声,但是不满并未消失只是被强行压制,在清廷看不到的地方暗自发酵。
在开办了半年多的南洋劝业会闭幕会上,张謇便在一同参加闭幕式的刘继业面前表露出对朝廷残暴的不满。
“无论如何,发配伊犁也着实太过分了!如此行径,当真是不尊重我等议员!”午饭时,张謇很难得地在抱怨不止,胡子随着脑袋不时晃动。
“西人之议会中,议员在未剥夺议员资格前,是有被法律所保护之治外法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