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银监会(五)(第2/4 页)
上海银钱业的资产重组非常复杂,牵扯到股份互换、以及利益交易。
最终,待一切尘埃落定后,上海金融业已形成了六家龙头银行:虞和德及严义彬等宁波帮控制的四明银行、兴业银行、三联财团名下的三联银行、严义彬严家的源丰润、以德源钱庄及义顺祥等数家钱庄合并后重组的劝业银行、以及十余家小的钱庄和票号改组合并后新设的实业银行。
7月8日,上海商务总会正式召开全称为中国上海银钱业监促总会的成立大会,并在会议中进行了十二名银监会会董的选举。桌面底下的各种利益交换,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刘继业、张謇、孙多森、虞和德、严义彬、陈薰等人皆为会董,其余还有著名洋行买办如周宗良、大清银行上海分行经理,金融界名人宋汉章、上海商界首富及商务总会协理朱葆三等名流。
次日,新成立的银监会董事会议中,众董事不光议定了章程,基本上维持刘继业的版本,并且通过会董投票选举出了首任总理,朱葆三。
由于刘继业及张謇等人极力地将上海最有势力的宁波帮拉入参与银监会设立当中,并且连总理职务都让与了宁波帮成员,再加上救市时手段公道,因此大家不仅没有撕破脸皮,彼此合作反而更加密切了。
董事会上共同设立的章程基本上规定了各银行所发行票据不得超出其准备金的25、统一规定了上海银行界最低及最高利率,规定了银行界的管理人员资格、设定了银行界投资的风险评估机制,并且规定了违反章程所带来的后果和惩处。在事实上,银监会成为具备公权力性质的机构。
某种意义上,随着银监会的成立并且正式开始监管银行业后,全上海的银钱业机构都受其监管。由此带来传统的银庄也自此开始淡出画面,取而代之的是效仿西方和日本制度所建立的现代意义上的银行。
在这场金融界的大洗牌过程中,获利最大的自然是三联银行;它在大量入股、重组、并购上海钱庄后,至1910年8月10日,吸储金额已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一亿三千万银元、办事处遍及全中国各府、业务量占据全中国银钱业界的三分之一、在不同层面上共拥有资产四千八百万银元,成了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产业。
正是由于其强大的根基,参与设立银监会并且三大股东皆是银监会内会董,再加上仿佛永远不会枯竭的现金流,使各地士绅都对此银行充满信心,认为其永远不会倒。给人安全的感觉,低风险,以及张謇、刘继业经过上海救市后暴涨的人望,使三联银行在短时间内就吸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