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7 页)
我们的选注工作包括作者简介、注释、说明三部分,除注释部分较详外,其余都写得比较简单,目的是只给读者指引门路,并不想代替读者去欣赏。曲调格式和正衬之分是散曲形式中的重要问题,但因有些调子传唱既多,句格亦异,很难以某一体为定格,所以我们不采取胶柱鼓瑟的办法,以大小字来分别正衬;只就一些常用的曲调,注明句式,并就本调的特点及其运用有所说明,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关于曲调的知识。
元散曲往往无题(或题作“失题”),这给阅读带来了不便。鉴于现存作品的有些题目也是后人加上去的,我们遂根据无题曲的内容,给它们补了个题目,在后面加*号作标志。
感谢隋树森先生对元代散曲的辑录,我们的选本,主要是以他的《全元散曲》为底本,个别地方作了一些校勘工作,并全部改为新式标点,个别句逗也有所改动。在选注过程中,香港大学罗慷烈教授为我们提供他多年研究散曲的成果《元曲三百首笺》、《北小令文字谱》等著作,对我们的选注工作有较大帮助,并此志谢。
注:
①散曲之名,始见于明初朱有燉的《诚斋乐府》。该书共分二卷,前卷题名“散曲”,专收小令,以与后卷的“套数”相区别。可见朱有燉是把这个词指不成套的零散曲子,和我们今天兼指小令与套数的概念不尽相同。但明清两代一直很少有人沿用。“五四”运动以后,“散曲”一词才逐渐形成今天的概念。
②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③徐渭:《南词叙录》。
④王世贞:《曲藻序》。
⑤宫调之说,繁琐细碎,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但简而言之,略等于现代音乐中的调式。
⑥钟嗣成《录鬼簿序》说:“高尚之士,性理之学”,是认为作曲会“得罪于圣门”的。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也说:“学今之乐府则不然,儒者每薄之。”
⑦关汉卿:[四块玉]《闲适》。
⑧赵善庆[梧叶儿]《隐居》。
⑨关汉卿[四块玉]《闲适》。
⑩王德信[集贤宾]《退隐》。
滕斌[普天乐]《气》。
张养浩[普天乐]《辞参议还家》。
曾瑞[四块玉]《述怀》。
马致远[四块玉]《恬退》。
贯石屏[村里迓古]《隐逸》套。
参阅马致远[四块玉]《恬退》、《夜行船》《秋思》套、[哨遍]套,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