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杂证谟积聚(第6/8 页)
**,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
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愚按∶仲景此说固详而善,虽亦疑其太凿,然于
理则通,故述于此,亦可以资意见。若以余之历验,则凡病证癖者,脉必沉紧而疾,如《内
经》曰微急、小急者,即其脉也。若诊见和缓,则胃气本无恙,终非癖块之脉。
许学士曰∶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砂、水银
治肉积,神曲、麦芽治酒积,水蛭、虻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
雄黄、腻粉治涎积,礞石、巴豆治食积,各从其类也。若用群队之药,分其药势,则难取效。须要认得分明是何积聚,兼见何证,然后增减斟量使之,不尔反有所损,要在临时通变也。
洁古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若遽以磨
坚破结之药治之,疾须去而人已衰矣。干漆、砂、三棱、大黄、牵牛之类,用时则暂
快,药过则依然,气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治积者,当先养正,则积自除,譬如满座
皆君子,纵有一小人,自无容地而去,但令其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实中有积,大毒
之剂治之尚不可过,况虚而有积者乎?此治积之一端也,邪正盛衰,固宜详审。
张子和曰∶积之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或伤酸甘辛咸之味,或停温凉寒热之
饮,或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其初甚微,可呼吸按导,方寸大而去之,故不难也。若久而延
之,留滞不去,遂成五积。
徐东皋曰∶养正积除,此积之微者也;如脾胃失于健运,而气积、食积之不疏导者,惟
养脾胃之正气,而滞积自疏矣。若夫大积大聚,如五积之久而成病,坚固不移者,若
非攻击悍利之药,岂能推逐之乎?惟虚弱之人,必用攻补兼施之法也。
针灸法
属性:长桑君针积块瘕法∶先于块上针之,甚者,又于块首一针,块尾一针,讫,以艾灸之
,立应。
一法曰∶凡灸痞者,须灸痞根,无有不效。其法在脊背十三椎下,当脊中点墨记之,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