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7 页)
哥,小民好苦也么哥,便秋收鬻妻卖子家私丧。
[三煞]这相公爱民忧国无偏党,发政施仁有激昂。恤老怜贫,视民如子,起死回生,扶弱摧强。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垂缰。覆盆之下,同受太阳光。
[二煞]天生社稷真卿相,才称朝廷作栋梁。这相公主见宏深,秉心仁恕,治政公平,蒞事慈祥,可与萧曹比并,伊傅齐肩,周召班行。紫泥宣诏,花衬马蹄忙。
[一煞]愿得早居玉笋朝班上,伫看金瓯姓字香⑩。入阙朝京,攀龙附凤,和鼎调羹,论道兴邦。受用取貂蝉济楚,衮绣峥嵘,珂佩丁当。普天下万民乐业,都知是前任绣衣郎。
[尾声]相门出相前人奖,官上加官后代昌。活彼生灵恩不忘,粒我烝民德怎偿。父老儿童细较量,樵叟渔夫曾论讲。共说东湖柳岸旁,那里清幽更舒畅。靠着云卿苏圃场,与徐孺子流芳挹清况。盖一座祠堂人供养,立一统碑碣字数行,将德政因由都载上,使万万代官民见时节想。【说明】
在元代散曲中,接触到重大社会问题的,真是凤毛麟角。刘时中的两套[端正好]《上高监司》,算是十分突出的。
这两套散曲大约写于泰定元年(1324)。高监司可能指侍御史高奎,他当时正在建康江南行御史台任上,曾上书“请求直言”。刘时中当时也在建康,就写了这两首曲献给他,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和吏治的腐败。
这里选的一首,描写了江西饥荒的广阔生活画面。在这里,有灾民的悲惨遭遇,有富户、商人的借灾发财,客观上反映了封建时代天灾人祸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鲜明的爱憎,细致的描写,平实的语言,是这套散曲几个显著的特点。但结尾对高监司的歌颂,却使人感到有点过分。
另外一套是谈钞法的,叙述了库藏的积弊和胥吏的****,长达三十四只曲,是元人散曲中罕见的长篇。但由于思想局限较大,艺术**较差,这里就不选了。【注释】
①监司:监察州郡的官。元朝从至元年间开始,置江南行御史台,“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道宪司”,故行御史台的官员也可称监司。
②旱魃(bá拔):传说中的旱神。
③十分料钞加三倒:指购买粮食要多付百分之三十的钱。料钞,元代货币。加三倒,增加三成倒换。
④停塌户:屯积粮食的人家。
⑤吞象心肠:指贪心。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⑥那里每:即那里。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