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志存高远1(第3/7 页)
之书,剖
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其清修亮节,已震一时。平时制行
甚严,而不事表暴于外,立身甚恕,而不务求备于人,故其
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无前人讲学之流弊。继乃不轻立说,
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动勤以率下,则无间昕
宵,俭以奉身,则不殊寒素,久为众所共见。其素所自勖而
勖人者,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
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
己责。盛德所感,始
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
从而慕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者亦在此!
由以上所述可知,曾国藩能在天下动荡之时挺身而出建立
伟业的原因了。
成功语录: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向收获,只向耕耘。
二、心忧天下,国之藩篱
曾国藩认为人人可以为圣贤,能立志,圣坚豪杰,无事不可为。而“恒”,乃为圣之基础,绝大事业,都从此字作出,其有三要素: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守此三者,必有成功之日。
道光十八年(1838),曾国藩殿试成
进士,名列三甲。按清代科举常例,三甲进士多不能入翰林,
曾国藩为此而感到羞愧。此后他更加努力,跻身于翰林行列,
更加努力,终于登上了仕途的最高阶梯。这是他按照治人治己
的观念来要求自己的,即“以澄清天下为己任”。
很多人到了翰林这个地位,已不必在书本上用太多的功
夫,只消钻钻门路,顶多做做诗赋日课,便可坐等散馆授官
了。曾国藩来自农村,秉性淳朴,毫无钻营取巧的习气,在京
十余年来勤读史书,倒培养出一股“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志
气来。
为此,他将原来的名字子城改为“国藩”,即暗寓“为国
藩篱”之意。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如同云中展翅翱翔的孤凤
一样,不鸣则已,一鸣则引来九州的震动;如同生长在深山中
的巨树一样,有朝一日成为国家大厦的栋梁。
然君子立志,志在何方?曾国藩以为:“有民胞物与之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