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来,战个痛快(第1/5 页)
汉军此前遭遇的石碣赵国将校极少会有什么弯弯绕绕,基本就是直来直去的交战之法,有多少军队直接开过来,随后两军摆开阵势,哪怕是有谋略也只是到了战场的战术那一级别,战役级别的谋略则是一次都没有见到。
这一次面对的姚弋仲不一样,他来到青州黄河段的北岸,一开始就干一些看上去挺复杂的事情,比起其他的石碣赵军也有区别。那种区别是直接体现在活动层面上,比如集体意识之类的分别。
青河郡和平原郡的羌族大军被汉军估算为四十万,那是包含老弱妇孺的数字,并不是全部的战兵,符合胡人征战时全家老少并肩上的习俗。
“摆在黄河边上的大约是十二万。远远看去基本为青壮,从服饰看来以羌族居多。”
谁让汉军这边有望远镜?哪怕是隔着数百里的黄河,使用望远镜看去其实也能看得比较清楚。
“近期姚弋仲下令严查与清理,我们的斥候在北岸活动越加艰难。”
黄河北岸的斥候是依靠信鸽在向南岸传递信息,而信鸽这种动物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应用于消息传递。
屡次战争就是斥候最先进入战场,乃至于是在敌军活动区域进行侦查,他们是危险程度最高的士兵。
一名合格的斥候并不好训练,每一名斥候绝对是百战老兵,一名合格乃至于优秀的斥候战死对于军队的影响不会比阵亡数百新兵少多少。
鉴于姚弋仲开始针对汉军斥候,近期汉军的斥候损失有些惊人。原本对黄河北岸的侦查就存在迷雾,斥候的大量损失直接让汉军指挥中枢更加摸不清楚羌族大军的情报。
刘彦必须要问:“有可能是会在汛期之前渡河吗?”
怎么说呢?汉军摆在黄河沿岸的部队数量少了一些,无论怎么看姚弋仲麾下的部队都是占据着绝对的数量优势。
因为情报上的不足,没有人可以确切地告诉刘彦答案,汉军只能是加强必要的战备,对沿岸的侦查亦是需要加强。
在黄河两岸的情势越来越紧张之际,一些其余的消息也是不断汇集到刘彦这里。
首先是成汉的皇帝李寿驾崩了,其长子李势继位成为新任皇帝。李寿最后有了定论,谥号昭文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安昌陵。
李势成为成汉新一任的皇帝后,成汉与汉部这边原本谈好的贸易有了波折,召回在下密的成汉等人。并且传出一件事情,传闻李势要与石虎重新订盟。那么,李势召回在下密的成汉等人也就解释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