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3/4 页)
北戎野心勃勃,吐蕃也一直想着趁虚而入,西南也不太平。”
“太子你有没有想过,倘若有朝一日,大晋四面楚歌,那时还有几人能如壬午之变那般站出来顶事的?”
“公西铁牛是个好苗子,出身低微,也有经验。若是此番能顺利归来,往后就是你的一大助力。”
“若是他回不来。”
邬皇后的声音听起来冷冰冰的。
“那就是他运气耗尽。大晋也不需要这样的薄命之人。”
太子抿了一下嘴,没有反驳。
他知道母亲说的很对。
可那到底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啊……
邬皇后都不需要细思,就能从太子脸上看出他心中所想。
“太子,本宫早先就对你说过。身为国本,你必须将大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你可知本宫与陛下最担心的是什么?”
“是崔氏已经将老三擒住,关了起来,准备借他之名北上,攻入京师。”
“倘若事情真的到了这一步,太子,即便本宫不说,你也明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太子心中一痛。
“儿臣明白了。就依母后所言。”
挥退太子,邬皇后拿着朱笔,准备继续批阅奏疏。
笔尖的浓墨险些滴落到奏疏上,才如梦初醒般,在砚台上舔了舔笔。
那是她的儿子,她怎会不心疼?
选定公西铁牛,邬皇后自然是有考量的。
公西铁牛在大晋的将军中,算不上最出色,只能排个中等。
但眼下,不能将最顶尖的武将,全都派去江南。
西南显然是有一场仗要打的。
北戎看起来老实,却也不得不防,还有西边那些大小国家,若是联手东进,也不容小觑。
将一切全都压在内战上,显然是不明智的。
大晋顶尖的武将太少了。
承平日久,少了太多历练的武将早已不能和开国初时相比。
一场壬午之变,又折了太那么多进去。
不说武将,就连如今的兵,见过血的都没多少。
何谈战力?
若壬午之变在如今发生,大晋根本没有多少把握,能守得住京师。
怕不得南下迁都。
必须借着这次江南赈灾的机会,让不那么出众的迅速成长起来,把兵练一练,见见血。
只有储备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