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胸痹之症(第2/3 页)
给他开血府逐瘀汤,让心病科的医生搭配治疗,就带着景初和实习生回中医科办公室了。
中医科所有医生与实习生都坐在办公椅上听包金山讲述吴明勇的病案。
“吴明勇的胸痹是典型的慢性心梗,以他的症状,若无及时治疗,不出三日便会心梗而亡。”
包金山看向坐在他身边不骄不躁的景初,心中的爱才之心涌起,“你们别看景医生年龄小,但她在医学上的基础却是你们拍马不及的。下面让景医生给大家讲讲她是怎么发现病人问题的。”
景初并没有拒绝,在她眼里这就是案例分析,对她自己也是一个反思整合的过程。
“吴明勇在等其母看病时,总是甩动揉捏自己的肩膀,我观其面色土黄无泽,印堂带青,唇色渐紫有瘀斑,初步判断为胸痹症,后看舌象紫中带斑,脉象微弱后确诊!”
包金山对大家道,“《难经》有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来医院问诊的多是已成病灶的病人,吴明勇亦是,但胸痹之症患者多易受后背反射区的酸麻胀所惑而耽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期,所以在中医科中出现胸痹患者也比较少见。”
他看了眼中医科里的医生,“学中医,不仅要有理论基础,更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懂得融会贯通的仁爱之心。”
“有时间多去急诊科走走,看看人!通过他们的面色,行坐去学着诊断病人!”
对包主任这话景初是认同的,当初学面诊,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与太姥爷坐在伯爷的案桌后观察每个来看诊的病人,那时姥太爷就会从病人的坐卧行走之势,呼吸说话之息,面部五官之色中教她判断诊病方向。
也养成了她看人先看面色观姿势,然后才探脉看舌象问症的习惯。
太姥爷是这样对她说的,“中医者,望闻问切为基础诊断手段,但问次之。因为患者所述多被主观意识所乱,所以在望闻切后心中有数之下再问,才能明确诊断。”
景初对此深以为然,也让她后面断病正确迅捷打下了基础。
对中医科的医生而言,被一个年仅15岁的小姑娘实力碾压,其实是挂不住脸的,可又不得不承认景初的医术是远超于他们,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是他们所不能匹及的,难怪景初来中医科之后,包主任对他们就百般嫌弃。
珠玉在前,又怎看得上后面的鱼目?
大概是被景初碾压到极致,景初反而成为了中医科里最受欢迎的人。
毕竟包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