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孤证不立(第2/3 页)
张的道德礼义,是不为士大夫阶级所容忍的。也因为《竹书纪年》多有这种“侮辱”先贤的言论而被称为伪史书。”
“我有些糊涂了。”叶一诺道,“但我从不认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而是后来者书写。”
“不错。”王庸灏欣慰一笑,说道,“首先要肯定的是,《竹书纪年》有很大一部分被认为是真实的,比如它对上古的天文情况的记录,完全符合现在的推演。而我们认为,在古代是不可能通过计算推演出这些天文记录的,所以完全可以借此推理,《竹书纪年》是准确的。”
他顿了顿,“但是,问题仍然还有很多,比如最初出土的竹简,在晋朝八王之乱的时候就散失了。也就是说,这些竹简只存世了几十年,而且一直都是在晋朝正府的掌握下进行文字破译的。对于一种几乎完全失传的文字破译,只在几十年内完成,而且这几十年也并不太平,所以这很难让人不产生疑问。而且,晋朝当时乱的很,对其内容做手脚也是很有可能,因为司马氏一族本身就是通过篡夺曹魏政权上台的,而且也杀过曹魏的皇帝,如果在上古先贤事迹做点手脚用来解释自身的行为还是有可能的。”
“所以你当初进藏,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证明帛书上所记载的‘太甲杀伊’是真是假?”叶一诺问道。
“可以这么说。但我为了验证它的真实性,所付出的精力,不比你看到的少。”王庸灏给自己点燃一根烟,说道,“在后世时,《竹书纪年》因为不受主流的接受,曾几度散落,又几度整编在一起,宋清和现代都有重新编订的行为,这中间也很难保证不出现什么纰漏。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也说明不了什么。在考古学中,有一句话叫做孤证不立,《竹书纪年》就是非常典型的孤证了,这其实才是它最大的疑点。”
“孤证不立?”叶一诺皱起了眉头。
“有关于帛书一事,我做了很长时间的调查。”王庸灏呼出了一口白烟,说道,“这其中,我曾听到一个有待验证的故事——话说太甲晚年想要为自己找一块称心的墓地,并挑中了一个靠山面河的宝地,这个宝地就在历山山下。但太甲的儿子很不孝顺,每次都太甲让他儿子做些什么事,他儿子就要反着来,叛逆心理奇重。太甲便想,既然儿子总跟自己作对,不听自己的话,那么我说想葬在山下,他一定不会听从,所以太甲就告诉自己的儿子‘我想被葬在历山的山顶’。太甲呢,本以为儿子一定继续跟自己作对,将他葬在历山山脚,但谁曾想,太甲的儿子觉得一辈子都没听过父亲的话,这回父亲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