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第7/8 页)
此议论纷纷,一时间,群情激奋。京城的学子更是联名上书,要求大理寺务必彻查。将胆敢害戚继兰的歹徒绳之以法,以歹徒的命祭戚大人在天之灵。
别说京城闹出了极大的风波,萧衍行这边听说了戚继兰的死,也怒火中烧。
“是那帮人做的鬼?”
“是。”
萧衍行的脸一瞬间黑得彻底。
要说这戚继兰,明面上是保皇党,其实早就坚定地站在萧衍行这边。
京城的许多事情,两人都有过颇为深入的交流。政见上不谋而合,两人说是君臣,实则也有些忘年交的意思。戚继兰活了这么大岁数,性情虽耿直,甚少做出激进之举。临老了,不想自己一辈子装聋作哑。便在与萧衍行等众人商议之下,有他为主,提出了‘一条鞭法’。
这之后,戚继兰便屡屡遭遇不测。
所谓的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①
这项政策是萧衍行在民间见了太多的丑恶,感知到旧政的弊端才与众谋臣商议着提出的政策。大庆看似国富力强,但早在十多年的冗官冗政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冲击下,国库空虚,财务紧张。朝廷的赤字,连赈灾款都拿不出来。但朝廷那帮京官,依旧粉饰太平,闭着眼睛歌颂天下清河海晏。
皇帝日日在这等虚妄的夸赞之中迷失了自我,还当真以为自己就是个千古明君。
日日沉浸在四海升平,清河海晏的虚妄之中。
事实上,大庆的徭役是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②
其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本单位,户又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丁指十六至六十岁的合龄男丁,粮指田赋。粮之多寡取决于地亩,因而徭役之中也包含有一部分地亩税。这种徭役制的实行,原本是大庆的开国皇帝实行,有利于大庆朝廷恢复经济。
但随着时间变迁渐渐变了样。土地日益私有化,土地兼并也逐渐加剧,地主豪强勾结官府强占平民的土地,并将赋役算到平民头上,以此来逃避赋税。
戚继兰的这一条鞭法重新丈量了土地,均等地统一赋役,重新计亩征银,官收官解。
可以说,这一政策直接捅了这些躺在百姓头上吸血的人的心肺。招来了以江南出身为首的一批官员强烈的反对。这德高望重的老大人,一时间成了群臣攻讦的靶子。
但朝堂上的攻讦自然也有反对之声。戚继兰是出了名的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