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太子何故谋反?(第5/7 页)
……气死个人!”
小儿子帮腔道:“谁说不是呢?你现在看着挺多,磨完舂完就不知剩下多少,也就勉强能撑到明年这个时候吧……那些官吏们啥也不做,白白净净的,一来就净拿好粟……”
老丈赶忙清了清嗓子,瞪了小儿子一眼。
刘安长叹了一声,“听闻过段时日后又有徭役?”
“是啊,漕渠啊……秋收后就开始了,持续一个多月呢,累的半死。”
刘安不悦的骂道:“这破徭役,一年到头都不给些休息的时日,整日就用大道理压人,利国利民,怎么不见那些官吏大臣们来徭役?就那皇帝可曾拿过锄?可往手里吐过唾沫?”
老丈的脸都被吓白了。
“少君侯,这可不能乱说啊……”
“有什么不能说的,是,他们手里有刀剑,我们不是对手,打不过还不能骂几句?本来就不公……这一天天的……”
刘安正骂着,就看到几个官吏骑着马路过这里,顿时收了声。
等到官吏走后,刘安背起了麻袋,对着那几个官吏的身影吐了口水,“呸,不知又是去谁家抢粮的恶犬!”
老丈跟在刘安的身后,听着刘安那粗俗的抱怨,连胡须都差点被揪下来几根。
坏了啊,再这么下去,面前这位不会真的要谋反了吧??
次日刚起来,就有官吏上了门,官吏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耐烦,粗暴的踹了踹装粮食的袋子,拿出了仪器来进行测量,量好了就放在了一旁。
他们挨家挨户的征收粮食,通常是由里中的官吏来进行,而乡会派遣官吏来监督他们,确保没有贪污的情况,态度不算太好,百姓们都是毕恭毕敬的,刘安满脸的不悦几乎写在了脸上,看着他们收走了大量的粮食,眼神愈发的不善。
“唉,这还是圣天子免掉大部分税后的……口赋算赋是按着粮价来折算的,留下这么多粮食,够我们吃的……无碍,无碍。”
老丈拉着刘安的手,就怕这位少君侯气急败坏,开始杀官造反。
“可这只能勉强糊口啊!!”
“止声……止声,以往糊口都难……还是这几年有所好转……”
直到官吏们离开了这里,刘安方才不悦的嘀咕道:“一年到头都是我们在耕作!!如今丰收了,他们可以大鱼大肉的享用,我们却勉强糊口?!这是什么道理!”
不远处的张夫偷偷听着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几次情不自禁的将手放在了剑柄上,又急忙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