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李二头一次打猎这么轻松(第2/3 页)
花的事情。
秦羽给出的建议就是,不怕花钱,只要有花钱的机会,没有机会就去创造机会。
这个创造机会的过程就是扩大内需,这次围猎的目的的模式,是要改革劳役制度。
李世民把秦羽叫到了身边。
因为秦羽还年少,所以就给他一匹小马骑。
两个人并排前行。
李世民叹息着:“这次税收制度如果取消了,以后朝廷的钱可不够花呢。”
秦羽道:“不会的,朝廷的钱到了百姓的手里,百姓也是会花掉,而花掉的钱,最终也都会以税收的形式流回到朝廷的。只要让百姓有钱肯花钱,朝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税收,这对朝廷和百姓来说都是好事。”
“真能如此最好啊。”
秦羽笑着道:“要说经济学,整个大唐没有人能够比得了我,陛下放心好了,陛下难道不想去泰山吗?不想收服高句丽吗?到时候花钱去请百姓们给朝廷干活,百姓们还会反对吗?”
封禅是一个花费很大的事情,李世民一提起这个,朝臣们一定会有大量的反对的声音,理由自然是劳民伤财。
但是如果劳役取消了,这些活动反倒是给百姓提供一个赚钱的渠道,一个活跃经济的机会。
那么朝臣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李世民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如此痛快在大街上就同意,对朝廷的劳役制度进行改革。
李世民道:“财政预算真的是一个好东西,辅机他们已经开始摸索了,如果能和你说的一样,真的是千秋之功。”
财政预算的重要性,自然是不需要多言的。
但凡是读过秦羽的大唐经济学的朝臣,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重要,都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去了。
李世民很喜欢里面的特别预算,觉得这个就是为了他这个皇上量身安排的。
因为这一笔钱他是可以随意调动的。
四个时辰不到,他们就赶到了骊山。
这是本次围猎的场地。
魏征先行一步提前赶到,在当地征用了五百个民夫,负责平整宿营的营地。
魏征告诉他们,这次不是义务劳役,是雇佣他们干活。
每人一天300文钱,包吃包住。
百姓们一开始还不相信,但是就算是不给钱他们也不敢拒绝,因为过去拒绝的话,需要额外支付钱财给官府。
他们拿不出钱来,不给钱也只能来服劳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