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乱麻(第2/3 页)
没概念,身边的臣子太监又帮不上忙,看到的奏疏又是九假一真,哪能做出什么正确的决策来?
所以他就和后世不少中二少年一样想当然,面对东虏和面对贼寇都是一样,若是一开头就败了,那就换个人上,若是一开始胜了,接下来再战,面对同样的对手又怎么可能再败?必然是你不用心作战,还不如看我微操。
所以一直抗命或阳奉阴违的袁崇焕、洪承畴能不断得胜,而遵命行事的满桂、孙承宗就被崇祯一道道圣旨逼得全军覆没。
左良玉在沁水河畔的胜仗保住了自己的官位,但也给自己下了个套,联军如今把左良玉往开封黄河边上逼,实际上却是在对崇祯做文章,一旦联军包围开封、崇祯按耐不住插手进来,吴成倒是很想知道左良玉是准备做抗命的将军,还是送人头的忠臣。
抗命的将军是个什么下场,袁崇焕已经给左良玉演示了一遍,遵旨的忠臣是个什么出路,满桂和张春也给左良玉竖了个榜样。
当然,还有第三条路,洪承畴选择的那条路。
吴成当然希望左良玉也是个像洪承畴那样聪明狡诈的人物,这样的人极难对付,但却可以合作,双方有了默契,武乡义军和农民军在河南的行动就能方便不少,也不会过分刺激朝廷,让朝廷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如今宣府镇和山东的战事。
宣化城沦陷,东虏直接威胁京畿,兵部尚书张凤翼亲自挂帅督师,统领各地抽调的军兵和京营、宣府镇残余边军共计五万余人出征宣化,还在病榻上养着的崇祯皇帝一日三旨,催逼着张凤翼尽快收复宣化城,以免皇太极领东虏主力回师,自宣府镇闯入京畿,再酿成一场己巳之变。
但张凤翼哪里敢认真作战?五万大军看似浩浩荡荡,其中大部分是屁用没有的京营兵卒,遇敌不溃便堪称勇敢了,能战的只有长城沿线抽调的昌平兵、山海关抽调的川兵、山东战场上抽调的辽兵和畿南抽调的天雄军,加上宣镇边军的残部,人马不过一万多而已。
而占据宣化城的东虏看着人数比他少了一倍多,但他们光正蓝旗的战兵就有四千多人,加上蒙古诸部和叛变的宣府新军,可战兵力稳稳压了张凤翼一头,还是以逸待劳、据坚城而守,若是强行去打,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张凤翼明白这个道理,监军的王德化也明白这个道理,两人合计,把大军摆在宣府镇和京畿的边界上,万一东虏打来也好往京师退,一面私下派使者去宣化城,希望能通过送上重礼、默认东虏洗劫宣府镇作为交换,换东虏退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