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送礼朱雀街(二合一)(第1/4 页)
武德五年,唐朝的第一次科举开始举办,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可考的状元孙伏伽。而创办科举的隋炀帝和他选拔的进士状元们只能被淹没在历史的浪潮里了,瑕不掩瑜,隋炀帝有很多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科举制,大运河,一系列举措从长远来看,都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效果的。但是无论是大运河还是科举制,都或多或少冲击着一个传袭几百年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和其影响下的士族门阀制。士族们,才是反抗隋朝的中坚力量!他们想组织这一个冲击的扩大……
但是,旧的制度,腐朽堕落的贵族,组织不了下层人民的崛起,组织不了寒门崛起!历史终究是不可避免地抛弃九品中正制,选择了科举制。
在唐初的时候,科举制度还很粗糙,方法上基本承袭了隋制,连试卷的名字都不被封住。所以考试之前,有的考生想尽办法出名,因为这样就很容易被主考选中。徐清带着上官仪一起去朱雀拜访,也是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朝中有人,聊胜于无吧。
徐清带着一马车的烈酒,走向一众权贵的住处——朱雀街。昨天看了刘赞对烈酒的反应,说明这酒很是不错,至于贵重,嘿嘿,等他们知道这酒喝了就没了的话,就自然知道了。
徐清看看坐在马车里的上官仪,叹口气,摇摇头,心道:今年就是武德五年啊,不就是今年有的科举么?这家伙年纪太小不说,第一年的科举,龙虎云集,这家伙的学识肯定也过不了关。
“初六兄,怎么了?”上官仪也发现了徐清的不对了问到。
“过不久就要有科举了,你怎么想?”徐清想了想说。
“我想考进士,只是我还想游历几年呢,再说吧……”上官仪笑道,但是眉眼间却多有散漫颓废,像是不想上进,反而留恋烟尘柳巷。这可不行,徐清想到,以后还得靠着位呢!再说这也是我的小弟啊,不能让他堕落。于是徐清端起“我是第一才子,你屈居第二”的架子对上官仪说道:
“再过几年好,进士重诗赋,游历增长见识是好的。但是熟读经典史籍,了解民间疾苦,知晓各行各业也是必须要的。其次,就要有能力将这些学识写成文章,就淘米做饭一般,要将这些“料”弄熟了。如果能写出有味有料的好文章出来,要作诗作诗,要写赋写赋,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不会差。”
徐清将八股文的一些方法告诉上官仪,希望他收收心,实在的做些学问,戒浮戒躁。徐清对上官仪来说亦师亦友,所以说这些话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为避免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