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革命时机(第2/4 页)
三标引向革命问题。为了团结起见,我们七人最好在这里将几个问题全都商讨出一个方案来,好在执行委中通过。”
一开始的时候,方振武对在执行委之外还召开这种会议而有点微词,觉得破坏了规矩、孤立了执行委的其他人。不过在刘继业拿出国家主义的精神并非每个执行委员都能接受、以及林述庆事件为理由时,对方就勉强接受了。
几次会议下来,这种情况成了常态、惯例后,方振武也不再说什么,而是逐步接受了这种改变。
没有参加会议的执行委员丁鸿飞、祁匡训以及钱云拓三人虽然慢慢也能察觉到什么,但是本身丁鸿飞对权力就没什么兴趣、祁匡训和钱云拓则属于林述庆事件之后才加入的文学社,资历尚浅也不好说什么。
在大部分人加入到新的权力上层结构中,而未进入的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发出反对的声音,这样下来,文学社的这种权力结构就朝着向刘继业本人集中的趋势走去……就如现在,与会众人已经习以为常了。
先小组讨论、再在执行委投票通过、最后再施行于文学社内,这就是新的三层次权力结构。
无形中,刘继业已在制度上形成了围绕着自己而成的决策圈子,身为社长所拥有的权力也进一步增加。此刻他坐在主座上,在场的社员无不态度端正,倒让初次接触的蒋方震有些不习惯。
“首先是革命之情况……”刘继业之前已在上一次的执行委会议上通报过了光复会的大起义准备,因此这次只是简短地解释一遍后,便步入正题……
“对于我文学社而言,我个人认为,应该首先考虑两点;第一是革命之时机成熟了没有?第二是与光复会如何相处?就这两点,诸君可有何想法?”
环顾四周,在场众人都陷入沉思中。刘继业也不着急,一时会议室内就安静了下来。
良久,身份仅次于刘继业的张孝准抬起头来,见尚无人愿意说话,便起身道:“我有些不成熟想法,与同志诸君分享。”
组织了一下语言,张孝准这才出声道:“在座诸君皆读过《论革命之必要》一文,当知道其中关于第一阶段之排满革命的步骤;革命之成功绝非暗杀一二人、在大小城市暴动就能成功,而是必须顺应时代大潮。”
“当世之时代潮流,一曰民族国家、一曰工业社会。旧变新、新革旧,旧势力终将被新势力取代。中国亦终将走向民族国家、走向工业社会,而在此新时代中,无满清之旧政府存身之地!”张孝准简单重复了一遍《论革命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