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第3/3 页)
同。纵使出于同时作者,亦多有意讳饰诋诬,更加以后代人无知之虚妄揣测。故世所传河东君之事迹,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证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以免喧宾夺主之嫌。起自初访半野堂前之一段因缘,迄于殉家难后之附带事件。并详述河东君与陈卧子[子龙]程孟阳[嘉燧]谢象三[三宾]宋辕文[徴舆]李存我[待问]等之关系。寅恪以衰废余年,钩索沈隐,延历岁时,久未能就,观下列诸诗,可以见暮齿著书之难有如此者,斯乃效再生缘之例,非仿花月痕之体也。
……
□读书人语
陈寅格先生学贯中西,才兼文史,是现代的大学问家,何以别出心裁,撰写《柳如是别传》?其缘起乃在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则其用意可知矣。
寅恪先生对于钱谦益的态度不苛刻,不是简单的用“汉奸”二字将其骂倒,而是去理解他的以著书修史自解的情事。而对柳如是则推崇有加。先生感赋之诗有句“谁使英雄休入彀”,注云“明南都倾覆,牧斋随例北迁,河东君独留金陵。未几牧斋南归,然则河东君之志可知也。”是以为柳如是的品格在钱谦益之上的,钱谦益身上的污泥,沾不到柳如是的身上。
寅格先生渊博绝伦,而极谦虚,自谓“匪独牧翁之高文雅什,多不得其解,即河东君之清词丽句,亦有瞠目结舌,不知所云者”。怀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后二十年,始克属草。爬梳史实,寻绎诗意,貌其神韵,探得心源,又不知历若干寒暑。寅格先生之于柳如是,可谓一往情深。《别传》是传记,又是一个长篇的抒情散文,既是真实的,又是诗意的。至于文章的潇洒从容,姿态横生,尤其余事。 【汪曾祺】
<ol><li > </li><li alt="[7]">节选自陈寅恪著《柳如是别传》,上海古籍1980年版本。</li> </ol>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