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流放到长安!(第3/6 页)
区的文化尚且有不同之处,能建立认同感就已经不错了,非要让他们全部改正,难道还要草原上这些畜牧的人按着农耕的方式去生活吗?尽管傅清不允许,可公羊派从来不曾放弃,这群以教化为己任的狂人们,还积极活动在草原各个部族里,行自己的教化之事。
而王高为首的黄老派就更激进了,他们是公然鄙视这些当地人的,他们甚至反对教化,认为就要不断的将这些人迁徙到中原或者各个地区,让他们分散开来,然后从中原招人前来此处,或者放弃这里,让这里变成无人区。
王高甚至公开写信与太子,希望太子能认可他的理论,逐步废除夏国,逐步迁徙民众。
结果却不是王高所想的那样,太子回了他三封书信,将他说的哑口无言,若不是顾及旧情,只怕太子就要破口大骂了,我阿父好不容易将这里打下来,你现在给我说要放弃??
其实王高等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觉得这里是不毛之地,完全没有利益,庙堂为了经营这里还要贴钱,而且这里都是些匈奴遗民,两方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打了不知多少次,为什么还要浪费心血在这里呢?
太子的第一封回信也很干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太子的第二封书信里则是从使命感出发,认为大汉应当教化天下,传播圣人的道理,这引得儒家众人欢呼,只是刘安说的这个圣人是谁,儒家就不愿意深究了。
第三封书信则是从血脉论出发,认为这里的人就是当初夏的后裔,双方理当是一家,过去常年争斗,都是兄弟之间的矛盾,往后是要积极缓和关系,消除这样的冲突,岂能再将对方当作敌人来对待?
这一下子就让王高不知如何回答了。
因为这些事情的缘故,当地人与这些大臣们的关系不是很好,常常有争斗,傅清压得也很幸苦。
听到王高开口,众人也纷纷开口,都是力挺王高的。
刘赐却笑着说道:“我并非是要建立朝议时饮酒的规矩,只是我们因为仪式的事情,忙碌了整整一天,不吃不喝,此时天气又这般炎热,吃些酒来解暑,岂不是很好吗?况且这是我到来后的第一次朝议,见到诸君,寡人格外的激动,想与诸君饮,就这一次而已,算得上什么呢?”
王高还是严肃的说道:“此非人君之所为也!”
刘赐眯了眯双眼,神色也变得有些不悦。
“想当初,我大父太祖高皇帝,常常与群臣聚饮与庙堂,他不是人君吗?我伯父大汉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