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 C93(第3/8 页)
想必海勒小姐也有所感觉,因为我支持火葬,昨天的丧葬研讨会上就有不少人对我吹胡子瞪眼,恨不得往我脸上吐口水。”
莫伦点头。
与其说是卡恩斯是树敌太多,不如说是他开设火葬场的行为触碰很多人的利益。
昨天的丧葬研讨会,让她对目前的伦敦殡葬业有更深认识。
进入十九世纪后,用一个词形容伦敦殡葬业——混乱。
城市人口激增、墓地资源短缺、传统的土葬观念、流行病去了又来……,各种因素导致人们在伦敦想死得舒服也困难。
多数人不接受薄葬的理念,下层阶级希望至少在举办葬礼时稍稍体面一些。但别谈买好的墓地,就连停灵都是问题。
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前,伦敦未能跟上人口大爆炸的节奏,修建足够多的太平间。只有教堂、医院等少数机构提供的少量停尸点。
假设一位劳工死了,只能把尸体停放在租屋里,合租的租户们不得不与腐尸一起生活。
不停尸呢?会有把人活埋的风险。
欧洲各地都有“死者复活”现象,其实是那些人没有彻底死亡。
由于当下医疗检测仪器的落后,加上医生水平参差不齐,判定一个人死亡的准确度不高。
棺材里传出的抓挠声,解剖台上被剖胸后发现仍旧跳动的心脏,这类传闻不绝于耳朵。起因与无法精准判断死者是否真的死亡有关。
停灵变得非常必要,可以降低假死的活人被提前掩埋的可能性。
为了改善与尸同眠的伦敦下层困境,顺理成章需要开设大量太平间,这也成了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
停灵只是丧葬业的一环,墓地是重点业务。
早年间,教会管辖英国丧葬业。
1850年前,牧师的收入来源包括从所属教区的墓地获得部分丧葬费收益。牧师给一位信众举办葬礼,还能获得8先令。
伦敦人口暴涨后,墓地紧缺。
私人墓地的管理堪忧,因为缺乏政府的全局统筹,选址位置更是混乱不堪。
比如墓园下水道与城区居民商业下水道相连,让水源被严重污染,导致流行病肆意传播。
英国议会在1850年提出丧葬改革,希望能把丧葬统筹权收到国家政府手中,但遭遇了各地教区、葬礼承办者、私营墓地老板的强烈反对,那会夺走他们已有的利益。
多方强烈反对,让《1850年丧葬法案》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