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任期(第1/3 页)
改革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崇祯皇帝一直在想的事情,仅仅是为了给大明延续国祚吗?
不。
崇祯皇帝没有这般肤浅。
倘若只是为了延续国祚,那崇祯皇帝完全没有必要这般累,只需迎合某些群体,做好开海这件事情,就能确保大明再延续了数十载,甚至更久一些的国祚。
毕竟大明面临的种种情况,说到底就是生存资源分配不均衡,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导致自耕农规模锐减,继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凭借先知先觉的优势,做出些适当的举措,缓和大明的内部矛盾,做一个昏君,依旧是能确保大明延续下来。
不过这并非崇祯皇帝想要的。
崇祯皇帝一直明确改革,就是想要构建一个相对公平的国情,确保大明治下的各个群体,皆能享受到相应的待遇。
所以崇祯皇帝的改革,就是打击特权。
只有将不公平的特权,都逐一的打击下来,并给他们套上相应的枷锁,那么围绕一个新生的大明,就能实现很多战略蓝图。
“暂缓江南诸省科举一事,陛下颁布中旨明发天下,本官觉得没有任何错,毕竟陛下所忧的那些情况,都是极为现实的事情,倘若因为各省举办府试、院试、乡试,导致不好的事情出现,那这个后果谁来承担?”
“的确是这样,外朝有司的那些反对者,完全是不考虑现在的情况,一味地强调礼法祖制,那到时要真出现问题的话,朝廷该怎样办?”
“本官倒是觉得此事很好,至少江南籍的读书人,真要进京参加国考的话,内务府的压力就能减轻很多。”
“这是没错的,内务府怎么了?就算其中有不少职官,是没有通过科举,但是这能否定他们过去立下的功劳吗?”
前去乾清宫的宽道上,以钱肃乐为首的内务府有司大臣,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现下兴起的舆情。
自崇祯皇帝提出延缓江南科举,增设国考一事,过去才十余日,这算是捅了大窟窿,朝野间更是吵翻了天。
有支持的。
有反对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对于这样的情况,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理会,有人想争论此事,就叫他们争论吧,要是没有争论的话,那崇祯皇帝反而坐不住了。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吧。”
看着被传召的内务府大臣,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