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反转(第2/3 页)
当初朱玉平在绣巷遇到的张国军家眷并不是巧合,而是有人故意安排。即便是朱玉平不为这下家眷出头,也会有别的臣子站出来鸣冤。
因为赵佶的目的是高盛,果真朱玉平调查之下,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高盛。
然而赵佶还是小看了朱玉平。他没想到做的如此天衣无缝的计谋,还是被朱玉平给推理了出来。
其实说白了也没有什么稀奇,就因为指向高盛的矛头太过明显。而朱玉平从张国军口中得知,他和高盛并没有积怨。一个小小的通判,也不会对他的仕途构成什么威胁。
那为什么高盛急于弄死张国军,答案只有一个,高盛也是被陷害的棋子。
弄死高盛对谁最有好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太上皇赵佶,弄死了高盛,没有人再对三王爷赵楷的皇城司使构成威胁。
只要皇城司使是自己的人,赵佶依旧还能和儿子分庭抗礼。
赵桓也猜出了答案,所以他才感到了惊恐。而大内总管陈琳,当初为张国军伸冤,他是不是赵佶的人呢?
陈琳害怕了,不管自己是不是太上皇的人,皇帝肯定会弄死自己以除后患。宁可错杀,也是不会放过的。
谁知朱玉平看了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陈琳一眼:“陛下,陈总管对此案并不知情。他替张国军鸣不平,实属义气。因为陈琳和张国军,都是沧州老乡,二人私交甚密。”
陈琳感激涕零的看着朱玉平,赵桓倒是表现出了难得的明智:“陈琳你起来吧,朕依旧会重用你,你还是朕的贴身心腹。”
这代表着皇帝已经消除了对自己的疑虑,陈琳咚咚的磕着头:“多谢陛下圣恩,多谢小国舅。”
“玉平,这案子如何处置?朕不能查办高盛。”
皇帝的这番话让朱玉平心头一寒,这代表着皇帝想保住皇城司副使高盛,就得牺牲张国军。明知道张国军是冤枉的,可没有办法只能牺牲他。
“陛下,臣以为张国军可以治罪,但不是谋逆。”朱玉平回答。
赵桓一怔:“怎么说。”
“张通判与蔡京等人的来往书信不假,与其余五人的来往却属无稽之谈。此外,张通判那封谏言皇储的上书,也是伪造的。臣已经派人查清,乃是有人模仿其笔迹伪造。是以臣以为张国军应该被定罪,但不是谋逆。而是,与六贼交往甚密,有朋党之嫌。”
赵桓诛朝中六贼,蔡京这些人都曾经是位高权重的。为了避免打击面太广,对其党羽处置都算比较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