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余震(8)(第3/4 页)
比较肥沃的。原来依附余、黄两家的家族,要么就随他们出走,要么就转而投靠黄家。
沧州势力去了几乎三分之二,徐清收住了“虎牙”。因为除了剩下的小鱼小虾,就是黄家了。空出来的市场,闲置起来的店铺几乎全部被黄家收入囊中,其中当然有徐清和黄诗梅关系的作用了。
只剩下十个店铺,徐清没有让给黄家,而是暂时关门,而他要用这十个店铺有什么大用?暂时按下不表。
黄家得了大利好,自然要有所表示了,带着剩下的世族一一将隐藏的户口人口全部给清理出来。徐清简单统计统计,吓了一跳,空户六千四百余户,黑户出来一万零七百余户。
什么概念?之前徐清到沧州之时,账面上的户口也不过一万多户的样子,现在清理出来一半是空的,也就是官家手里只有六千多户实户,还收不上一粒米。世族掌握的附庸,却占了整个沧州的大半,这又是什么概念?
钱啊!这群世家该富得流多少油?!
让徐清失望的是,世家掌握的人口虽多,手里的钱却实在可怜。因为收的租子基本都是粮食,他们又不肯降一点点价,就算开粮栈也换不来多少银钱。再加上战争的消耗,世家用钱也捉襟见肘。
没收那么多粮食,徐清放在手里没什么用,堆满了沧州城里有的仓库,再按一文钱一斗,全部卖了,有多少卖多少!
市价粮食,少的时候要四文钱五文钱一斗,一文钱一斗说出来简直是白给。
抢购!有多热闹?第一天,当场挤伤三个汉子……有了这个低价粮,秋收之前,再也不用扣扣嗦嗦了。不用担心吃的,可以做多少别的事情?房子终于可以修补了,终于可以计划买一只小猪养一养了,还要再孵一窝鸡崽儿……
就连沧州城里的乞儿也用自己平时藏在肚脐眼的一枚铜钱换了满满一大斗粮食。
徐清无本生意,大赚一笔,也得了沧州民心。黄家收购市场,如日中天。百姓们乐得吃饱了饭,终于有了户口。沧州内外,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表情。至于消失的大批世族,谁还记得?
沧州徐清也全部掌握了在手里。南皮老县令余姚被徐清撤了之后,变成了赵璐,沧县县令是秦时,海兴县令燕苦。沧州四县,三个县被徐清的门生管理,说白了,那都是自家人。只有黄骅县令詹增能官居原职,没有收到沧州乱的冲击。
没了人捣乱之后,刺史要做的事情实在少,徐清干脆放下刺史的事,军队交给牛吃草等人,政务交给自家几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