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7 页)
东、河南十省,作者写的“一根柴禾”与阳谷方言里用四五十根玉米杆扎成的“一根长柴禾”很可能指代同一事物。
玉米杆燃烧时火力温和,假如书中宋慧莲将这捆玉米杆一根接一根塞入炉灶,足够持续烧两小时,刚好能达到使猪头“皮脱肉化、五味俱全”的效果。
她破解了火候的秘密,魏大群的困难迎刃而解,立马拿出一颗猪头试验。
洪爽又提供了自己制作“天仙肘子”时摸索出的脱毛诀窍。
先用清水将猪头煮5分钟,捞出后马上入冰水浸泡5分钟,如此反复三次,猪头上残存的猪毛就能尽数连根脱落了。
剩下的步骤很简单。猪头下汤锅加葱姜、花椒煮至脱骨,捞出后剔去骨头,抹上糖酱,用热油炸到红亮,再放入酱汤用约等于“一根长柴禾”的慢火烧至酥烂。
二人尝过成品,味道不错,但似乎还有改进余地。
洪爽说:“我查阳谷民俗,那边的老百姓经常故意把酱汤放酸再用来做菜。我们要不要也试试?”
魏大群喜道:“对啊,稍微发酵后的卤汤渗透力更强,也能缩短烧煮的时间。”
他们将熬制好的酱汤放置在常温下,两天后汤起沫微酸,再倒入适量白酒,下猪头小火卤煮。只需一个小时酥软完整,香浓不腻的烧猪头便做好了。
“你的烹饪天赋比我想象的还高,果然是虎父无犬女啊。”
魏大群隐晦地夸赞范瑞明,认为他痴迷厨艺,泉下见有女如此定会欣慰。
洪爽以为“虎父”指代洪万好,心情像发酵后的卤汤微微泛酸,勉强笑了笑。
最早启蒙和引导她走上烹饪之路的都是父亲,他是她心中的基石和原坐标,而今这牢不可破的信仰岌岌可危,她真不知该如何熬过这场浩劫。
初次合作,魏大群颇感愉快,守约将他积攒多年的厨艺笔记送给她。
洪爽多提了个要求:“明天给曹女士吃的菜能不能都用喜万家的新酱油来做?”
她如实交代喜万家与周炳鹤的渊源,说这新品酱油就是原来的周记特酿。
魏大群问她是不是收了喜万家的好处费,想帮他们搞推销。
她解释:“我一位好朋友是喜万家的股东,有他牵线周炳鹤才同意将周记特酿转让给他侄子经营的喜万家。我想要是能说服曹女士做宣传,一定比普通广告效果好。”
周记特酿在岭南名气大,但如果有曹岚造势,更有利于全国市场内的推广。魏大群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