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组织(第2/4 页)
单单要搞技战术,要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对思想文化的指导更加重要。
这年头,世界上大部分军队其实不是奴隶性质就是雇佣军性质,完全没有正规军的建制,只有极少数能归类到近代军队上。
大部分士兵的特性主要体现在没有家国情怀、当兵是为了混口饭吃、走投无路才当兵、犯了罪被迫当兵等等方面上,从兵员素质、兵员来源、兵员心理状态等各方面来看,都是严重不合格的。
偏偏这样的士兵是这個时代全世界军队的大多数,而身体素质过关、技战术技能过关、文化基础过关的士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少数。
饥饿、贫苦、精神状态极差、身体状态极差、文盲、混子,等等等等,这些负面词汇大批量的体现在这个时代的士兵身上。
所以想要训练出一支强军,除了稳定供应物质和加强技战术训练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从心理和文化层面进行熏陶和改变,使之发生由内而外的变化,如此,才能出现一支正儿八经的国家性质的正规军。
赵学宁当初带出兰芳军队的底子的时候,大家其实也没什么文化,只是单纯的好勇斗狠敢打敢拼,赵学宁最初也是靠着自己能干仗、血气足才能成为大家伙儿的首领。
所以说兰芳军队起家的时候,和传统意义上的绿林好汉没什么区别,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才是大家的主流思想。
那时候,大家伙儿是真真正正的“群猩”。
之所以兰芳军队现在能成为一支标准的国家性质的近代化正规军,主要还是赵学宁投入了大量资源在文化思想教育方面,对自己麾下的军官、士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教育。
赵学宁用自己的威望强迫最早的部下们进行学习,用一些奖励鼓舞他们学习,给他们灌输家国情怀思想,灌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也灌输了人生而平等谁能高高在上的最初的一些民权思想。
但最主要灌输的,还是他非常在意的国族思想。
从最开始的那一批奋进号上的手下,再到后面越来越多的新加入的部下们,赵学宁本人就是他们最初的老师。
赵学宁给他们讲述华人下南洋艰辛的发展历史,讲述华人在南洋地区几百年来的生存遭遇,讲述曾经的辉煌和更多的耻辱,讲述他们被数次大屠杀屠戮的事实与背后的缘由。
无外乎不太懂政治,不怎么团结,只知道积累而不知道保护,缺少进取奋斗的精神。
当然了,不太懂不意味着不懂,不怎么团结也不意味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