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大唐荣耀!(全书完)(第2/4 页)
原牧场,培育马种,组建十万铁骑。
宣德五年,第一条铁路从善田庄铺设起来了,总长三千米。一个冒着黑烟和白雾的锅炉,被抬到了火车道上,接着,一个大箱子也被抬到了火车道上。这一条三千米的火车道,徐清的火车花了十分钟才走到,还不如一匹马跑得快。但是,这个火车道相比马来说,稳妥得多,也不用歇息,不用换马,故而更加经济实惠。
李承道也看到了这个的好处,为了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联系,说白了,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李承道下决心铺设火车。这一年,颉利可汗在长安去世,程咬金等老将也相继去世。
宣德八年,一条从长安通往洛阳的火车道建成,这还是两条相反线路一起建设的。从长安到洛阳的路程由五天,变为一天。
民得其利,官得其惠,反响很好,马上,李承道又开始铺设洛阳到沧州得铁路。
这时,十万铁骑在西域的边界打了一个大胜仗,但是前线指挥的将军十分清楚,离自己的中心那么远的地方打仗,得不到支持,肯定不能打持久仗,故而撤了。
李承道表示十分赞成,铁路没有修建成功之前,谁也不能保证供给十万大军的消耗。
宣德十年,徐清四十岁,到了不惑之年。当然了,在别人眼里,徐清早已经成了不惑的圣人。
而此时,举国昌盛,兵强马壮,社会安宁。整个大唐,差不多已经实现了大同世界,火车能带动车厢,自然也能带动其他东西。焦炭的冶炼,成就了韧性好的钢,大唐百姓终于听得懂什么叫做恨铁不成钢了。有了钢,有了动力机器,大唐的工业革命开始了。
就在这个盛世的时候,徐清飘然而去,官位还给了李承道,教育了他几句,便带着自家的人,坐着火车去了洛南。洛南住了一阵子,又坐火车,直奔沧州而去。又在辽东住了很久,最后,把渤海国国外选成了自己的远亲,让杨成杨信带着暗河把持渤海国。
后来,又将渤海国直接改了名字,成了暗河国。
徐清带着一家人,游览山川,好不快活。转着转着,又回到了长安。
繁华啊,我的大唐。
徐清作为大唐飞跃的奠基者,自然在大唐受到了极大的尊敬。当今皇帝,见了徐清也得恭恭敬敬行礼。
宣德十二年,李承道下令成立南海公司,出击东南亚,将其变为大唐的文化殖.民地,当地的百姓,也沦为了为大唐打工的人。最为明显的,却是阿三,还是逃不过被殖.民的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