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终局(第2/4 页)
岳王会准确的判断和防备让他在文学社内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就算是社内地位仅次于刘继业的张孝准,对他的话语也几乎是深信不疑了。
经过三年的努力,刘继业终于在文学社内建立起了自己的绝对威望,将社内权柄掌握在自己手中。
……………………
东南大起义失败后,宋教仁离开上海,将事务托付给陈其美后回到了东京,参加同盟会总部的讨论。
这场于1908年11月3日召开的会议中,陶成章与孙文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原本两人就有些互看不起,而光复会众人在加入同盟会后,实际上还是单独行动、并不接受同盟会的管辖。这点,再加上陶成章如徐锡麟那般轻侠、看不惯权威,而且性格又火爆,几次都曾与孙文闹过不愉快。
在陶成章看来,孙文除了嘴巴厉害些,对革命之实干无甚帮助。不过是一个凭借一张嘴就成为领袖的,他陶成章自然不服,而且时不时还要讽刺几句。
而对于孙文而言,陶成章则显得桀骜不驯,不尊组织纪律,而且尤其是屡次挑战自己的权威。再加上他的光复会虽然名义上加入了同盟会,却根本不听指挥,这让一贯独断专行的孙文非常恼火。
两人本来矛盾就重重,这次东南大起义失败,陶成章引为臂力的徐锡麟等骨干和同志相继牺牲、光复会元气大损,这让陶成章心情难过到了极点。
而孙文在同盟会大会上,却用东南大起义失败为由,指责长江沿岸的革命时机不成熟,革命的重点应该还是要放在广东和东北。
在陶成章眼里,这是孙文落井下石、是孙文背信弃义,是孙文不顾烈士的鲜血尚未凝固而胡搅蛮缠!
因此,本来性格就火爆、嫉恶如仇、而且对孙文深为不满、又兼心情难过的时候刺激,陶成章再也忍不住在会上就当场爆发起来,跳上桌子指着孙文的鼻子痛骂:“安庆之血尚未干,孙文你就要败了他们的名声,我决不允许!”
会议被陶成章搅乱,章太炎也觉得孙文提议将革命重心转移两广不妥,拿出镇南关等起义失败为理由,又惹怒了孙文。
陶成章和孙文的性格都很强势,互不相让,两人的支持者在会议上就吵个不停。
黄兴和宋教仁都试图劝阻,无果,最后两派差点打斗起来。
最终孙文的支持者远多过光复会的,陶成章等人被逐出了会场,只是这会议也没法开下去了。
此次会议标志着二人的决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