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三联集团(第2/6 页)
山铁厂找到销路;铁路、兵工厂都是好去处。这一阶段预计花费四十万两银子。
第四步、正式开始投产!剩余的金额将充作活动经费。
除了三人的投资之外,他们也决定对社会征股。本来张謇想延续大生纱厂的传统,按每股一百银元出售,却被刘继业说服,最后分成拥有股东大会投票权的甲股、每股售价一百银元,以及只有分红权而无投票权的乙股、每股售价十五银元。刘继业他们的注资自然全部换算成了相应的甲股。
此外,刘继业考虑到钢铁厂建成后的煤炭需求量,也曾与张謇等人商量等后面局势转好,可以将淮南的煤矿也弄过来。
还有一点就是三联公司的资金将需要一个银行进行周转;刘家正好也是经营着丰卓钱庄,刘继业便提议由三方联合建立一个银行来。
本身刘家的丰卓钱庄就拥有很深的底蕴和关系,孙多森家里也有做钱庄的人,自己对银行业也非常感兴趣、两人一并说服了张謇,决定各方再出资本六十万两,按照西方现代银行的手法,以上海为总部组建一个‘三联银行’。
拥有钢铁等产业的三联公司、三联银行,这已经是一个财阀集团的稚型了。
这也是刘继业的计划之一。
一个国家的重工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但是在清末的这个时代,以及随后的民国乱世,国家力量将长期集中在权力斗争中。这个时候,单个的资本家很难有实力和愿望去投资重工业,只有财阀才有可能。日本的工业化便是以财阀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而这也是刘继业想在清末就启动中国早期工业化所必须的手段。
同样,这也是刘继业所推广的国家主义的理论。
但是刘继业同样深知财阀集中资本所具备的恐怖力量;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财阀反客为主,后来居上。正因为有着这层的认识和提防,刘继业才会亲自创立一个出来,从一开始就将它控制住。
虽然目前张謇和孙多森的地位还在刘继业之上,但他相信当革命爆发、自己手握十万之师傲视东南后,这个局势将会发生根本性颠倒。
只要牢牢控制住军权、党权,再加上事先准备,就不用担心财阀失控。
至于原本计划中的投资方案,如今已大大缩水,由刘继嗣直接负责。而刘继业则一头扎入筹建三联公司和三联银行的事项中,干得热火朝天。
四月中旬,刘继业、孙多森和张謇三方签订了股东合同,五月初,在三方同时打入各自的第一期注资后,三联公司和三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