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再拜宫保(第2/4 页)
然信佛者众,已无多少血勇,加上部落零散,几无组织,如同一盘散沙。”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俄国在外番蒙古之势力,已超乎想象,几近其在日俄战争前与于满洲之势力范围!最为直观的,便是驻扎在库仑的一千三百余名哥萨克,以及位于库仑、科布多、乌里雅苏台三处的领事馆。通过这四点据点,俄国在外蒙腹地已驻扎了近三千兵力!更别说在北海两国交界之处,还有约万人左右的俄国正规军!与之相比,我大清的驻防军兵力不足,而外蒙王公的地方部队也很难与沙俄抗衡。”
“除却军事方面,俄国在工商业、乃至宗教方面的渗透也一样严峻;库仑遍布俄国商人,拿着西洋新式物件以近乎亏本的价格拉拢当地部落、巩固市场。与之相比,来自内地的行商几乎完全被逐出了市场。此外,俄国上层也在讨好拉拢蒙古王公。继业在库仑探听到消息,说俄国沙皇在其首都彼得堡兴建了一座喇嘛教寺庙来拉拢蒙古喇嘛,而俄国新任驻华公使来华上任时摆着舒适的中东铁路不坐,硬是绕远路从蒙古走,专门在库仑停留数日,听当地亲华王公透露,给蒙古活佛送上了价值三万卢布的礼物。”
袁世凯之前曾是直隶总督,此刻身为外务部尚书,是清廷自李鸿章后最懂外事的封疆大吏,由于长期在北方任职,尤其对日俄的野心有着深刻了解。
此刻听刘继业将沙俄在蒙古的强大势力一一道出,袁世凯自然明白事态的严重,亦对此极为关注。
见袁世凯对此话题极为关注,频繁地插话发问,刘继业继续道:“日本之势力亦不能忽视;其虽然在日俄战争之后承诺蒙古为俄国之势力范围,但继业在内番锡林郭勒察觉到日本人的谍报活动……不过远不如俄国势大,目前来看只是零散的谍报人员,尚不成气候。”
“……日俄战争后,沙俄在满洲折戟,不好说会不会打算在蒙古找回场子……”袁世凯面色凝重,对刘继业透露道:“现在我大清立宪开始未久,虽通过新政编练了十五个镇的新军,但远未到能与沙俄、日本抗衡的时候……此时此刻,还必须仰仗列强之干涉,以夷制夷才行……”
虽不情愿,但现实就是无论是日本还是俄国都不是虚弱的中国所能单独对付;力不如人的时候,袁世凯寄希望于列强的干涉,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工业化的国家与农业国在方方面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一点在甲午战争中已经被验证了、对于一贯务实、又知晓世界局势的袁世凯而言,当务之急、为了让中国能够有自保的能力,必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