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第1/3 页)
累得并不是身,而是心。
尽管从外观和家具来看,这座小楼处处显得古色古香,但是浴室倒是十分现代化。浴缸还是带按摩功能的,淋浴房也是功能齐全,刚打开莲蓬头,舒缓的音乐就飘了出来。
她回到房间的时候,却没有看到闫亦心。心里一动,打开隔壁的门,果然看到了闫亦心很自觉的把自己的行李放到了另一间。
面对陌生的凌青,大概他也不好意思和她共处一室。严绾松了一口气,悄悄的溜回了自己的房间。
耳边是轻细的水声,严绾辗转半夜,都没有能够成眠。
第二天醒的很早,耳边的水流声音,伴了她一夜的乱梦。南浔像是分离于现代生活,睡得很早,醒的也很早。
凌晨的南浔,美的像是一幅水墨山水画。站在露台上,看的到远处的小桥,弯成彩虹的形状,青砖为基。朴实却优美。淡淡的晨曦,仿佛把整个南浔古镇都拥在怀中。
院子其实到比小楼本身占地要大一些。中间是个小池塘。岸边一溜汉白玉的栏杆。精致小巧。严绾凭栏而望,想象着母亲在花架下的倩影,心潮总不能平静。
“如果是夏天,就可以看到紫藤花开了。”身后传来的声音,让严绾背脊一僵。下意识的偏过头,闫亦心却不在身边。
“恩。”她有点尴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声音的主人。
叫父亲?她还没有做好原谅他的准备。叫凌先生,似乎又太不近人情了。连一个称呼,都让严绾觉得煞费脑筋。
“还有这两株桑树,到了夏天,枝叶繁茂,小院里就是你母亲最爱逗留的地方。”凌青 叹息着,很想把手搭到她窄窄的肩头。
严绾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表情来面对这个明明陌生,却又透着一点熟悉的男人,胸口有点痛,那是母亲留下的伤。
“是吗?我倒觉得在这里看桥,看河,别有一番意趣。”严绾勉强回答。
“南浔的桥。每一座都有他们的故事。以石拱的居多,最早建于南宋,后代经过修葺的,就能够保存下来。不过,还是明清两代的更多。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为了能够阻止日军进攻胡州,曾经炸毁过这里面的桥面,有些桥迄今为止还留着战争的痕迹。”
严绾难以想象这座安逸的古镇,怎么经受的起战争的洗礼。
“我以为这里不算军事要塞。”她喃喃的应和。心里却轻轻的舒出一口气。也许谈论一些故纸旧闻会更自在一些。因为与彼此无关,他人的旧事总是会显得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