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第4/4 页)
政权的通病,是中国古代几l千年来,也就只有朱元璋那么一例,因为多方面因素最终得以由南向北一统天下的一大原因。
说白了,北方政权就算知道会引入南方士人与之竞争,它十有八九也会心甘情愿决定南下统一。
因为多少年来的中原正统论始终在人们的观念里面盘踞着,占据着中原的政权往往都会多出一份心理上的追求,觉得自己身为中原正统,一统天下完全是理所应当要完成的任务。
而南方政权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习惯了,于是在同一方面经常窝着窝着它就偏安一隅不动弹了……】
“和我们的性质不一样。”
诸葛亮看着因为先前刘禅的选择,此时盯着从南向北仅有一例统一中原而发起呆来的刘备摇了摇头。
“那些南方政权,大部分是和东吴一样,主要是领导者因时而起。”
主导他们发展的因素是利益和野心,并不是信仰。所以一旦当欲望得到了初步的满足,其扩张的渴求也就慢慢消退。
“但我们是为了光复汉室。”
他们有信仰。
【总的而言,东吴当时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两难的困境:
不江东化,不得到江东士族的人才补充,它就无力和其余两国竞争。
而江东化,并且彻底江东化,它就会逐渐失去北伐统一的动力,沦为一个偏安割据政权,甚至大权都有可能为世家大族所完全掌控。】
【这个困境,孙权最初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平衡:用人数较少的淮泗军阀势力身居高位,庞大的江东士族只能作为朝堂打工人。
让两方势力相互争斗,使得自己、也就是孙家皇帝可以抽出局外,以裁判的身份对双方的政治斗争进行平衡,使得占上风的始终是符合自己北伐意愿的一方。
然而这样的平衡,却因为淮泗势力的几l位核心人物接连去世而被无情打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东吴的朝堂必须要需要一个新的站出来就足够惊才绝艳,足以继承前三者的人才。
多幸运啊,失去了前三者,孙权还能拥有陆逊。
多不幸啊,再给予了他三位淮泗军阀的人才之后,陆逊是标准的江东士族出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