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新的一个插曲(第4/5 页)
他鼻青脸肿地呆坐在原地,衣服也破了,头冠被人踩碎,鼻子流血不停,他像是完全不敢相信自己会被这样粗鲁地扔出来,眼见着广阳王府的侍卫扬长而去,他仍是呆坐在原地不停颤抖。
又过了很久,神情恍惚的夏阳伯才从地上爬起来,他捡起自己被踩破的头冠放在怀中,一瘸一拐地往回走,走了一半,好像忽然回过神来,眼泪大颗地从眼眶中冒出来,六十多岁的老头开始呜咽地哭起来,哭得越来越大声,最后他一边在街上走一边放声大哭,那副奇怪模样引得一路上的人频频看向他。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御史台官员闻讯赶过来时,夏阳伯正坐在清凉台的大街上抚地大哭,不停地对上前来询问的同僚说:“我有道理的,他的马把我欺负去了。”来来去去就一句话,也不知道沿途已经说了多少遍,人群中最震惊的莫过于京兆处官员,他们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这人竟然真去找赵慎讨要公道了?
事情若是到此为止,那也就清凉台私下传一传,众人心中暗骂两句广阳王府无法无天,相比较于从前赵慎当街杀人的恶行,这确实还算小事了,等过去了也就没人提了。可偏偏夏阳伯不是如此,他平白受此大辱,同僚表面安慰他,实则背地都在耻笑,他心中羞耻愤懑,又在大庭广众下被人丢出来,许是真的受了刺激,他哭个不停,甚至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名士风流。
自古以来在梁朝,哭就是一种风流象征,当众流泪不仅不会被视为软弱,相反会被认为是率性天真,是君子不平而鸣,正如梁朝推崇鸟雀悲啼,他们也赞扬君子的眼泪,无论是穷途而哭、长歌当哭、秦庭之哭、昼吟宵哭、行号巷哭,都被一一载入史册传唱。
这或许也与梁朝立国初许多人背井离乡的凄悲感有关,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愁,如今三百年过去,哭仍是被视为一种高尚象征,但也更多的流于形式,渐渐变成了无病呻吟,也有人用来哗众取宠,只要能够哭出名堂,名声便能水涨船高。
夏阳伯便是哭出了名堂的那种,他开始了日夜嚎哭,只要有人一问起来,他就开始坐地嚎啕大哭,愣是把这件事哭得全城风雨、惊天动地,而传言也一变再变,能把一个平时里胆小怕事、最要脸面的御史丞大夫逼成这样,不像是因为马,倒像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甚至有人开始言之凿凿地传是广阳王世子强掳了夏阳伯的孙女为妾。
许多官员一开始还唏嘘感慨,后来看得久了,开始感觉有点过了,还有点惊奇,“这个人不怕死的吗?”哭两声搏个美名自然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